入夜,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重读苏东坡词《定风波》,感觉别有一番韵味。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第三年的春天所作,表现了他入世以来宦海沉浮,及人生境遇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作者在词前的小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此时正是阳春三月的暮春时节,途中遇雨。因为携带雨具的仆人已经先行离开,所以同行者都觉得狼狈不堪,唯有苏轼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体会。当然,这种体会与自己多年来的人生际遇是息息相关的。
词的上片首先写到雨大且急,可谓疾风骤雨。走在路上的行人能够听到雨穿过树林打在叶片上的声音,说明这场雨还真不小。穿和打都很有力量,说明不是毛风细雨,而是大雨。但是,就是这样的大暴雨,在苏轼看来就像是未曾发生一样。所以,就算是大雨穿过树林,打击叶片的声音对他来说似乎都无所谓。他依然吟咏着诗词,大声长啸,缓步前行。这是一个人有修养,且经历过坎坷人生之旅的宠辱不惊。犹如泰山崩于前的面不改色,经历大风大浪时的闲庭信步。人生之路,有些风雨又怎么样?一根竹杖,一双芒鞋,胜过一匹矫健的大马。哪怕没有马骑,竹杖和芒鞋也足够我应付这荒郊野外的风风雨雨。我并不惧怕所有风雨的变化,因为我准备了一身的蓑衣。为此,我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难道这身上的蓑衣还不足以抵挡来自生命中的风风雨雨吗?
此刻正是暮春时节,春寒料峭,又刚刚风雨交加。所以,大雨浇透了我的全身,微寒的春风徐徐吹来,我的酒意渐渐消失,感觉身上有几分寒意。此刻,夕阳西下,暖暖的余晖正温暖着旅途之人。人生正是这样,黎明前有短暂的黑暗,严寒中有春的暖意,雨后可能就是明媚的阳光。正如陆游所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艰难坎坷的生命,也有绽放花蕾的一天。回首遥看自己曾经走过的风雨历程,在那萧条冷漠的小路上,已经看不到风雨,也没有了阳光的沐浴。其实,很多艰难和坎坷,当你一旦把它踩在脚下之时,你就是胜利者,就是成功之人。
春天虽已来临,但是寒意却依然没有退去。旅途虽然风雨交加,但却不乏夕阳晚照。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十全十美。这点一旦想得通透,很多事情就不会如鲠在喉。于是,词人这种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热情的豪放之气,便飘然而来。 这是对世事洞察的妙悟,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感怀。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作者饱含生命智慧和哲理的感悟和体会。他告诉我们,真实的生命旅途就应该是风雨兼程,有寒冷的雨雪,也有温暖的阳光。有萧瑟凄凉的冬天,也有绿意融融的春日。明白了这一切,就处之泰然,随意而安,不惧风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