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爸爸因生病离开了家,长住医院里,家里养蚕的职业又轮到是妈妈担起责任养蚕了。妈妈养蚕是我们家养蚕养得最好的一位,也是最久的一位。
记忆中我妈在我读三年级时候就开始养蚕,养到我读初中,后面中间陆续断了几年,后面又接着养了好多好多年。
养蚕虽然没有致富,但是在农村来说是比较有钱的人了。农村除了有果园,有鱼塘,和养蚕的人生活好一点富裕一些,其他都是过得好穷的好穷的,
记得我们那个年代上学报名费才五十元,有很多同学家庭都交不上学费拖了又拖,老师总是要催促学费。
我在班里还算穿得很整洁很漂亮干干净净衣服的小女生。报名费也是早早交上去的那种人。当然我们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除了我爸那丁点儿工资,多数是我妈辛勤劳动养蚕卖了蚕茧得来的。
平常我妈妈很辛苦的,既要忙田里活儿,又要忙养蚕的事儿,
我每天放学回来都要跑去田里帮忙妈妈摘桑叶,回来还要挑水、烧水,做饭等事儿。
因为妈妈平常我上学了时候她就要看牛,等牛儿回家了,没有多少时间摘桑叶了,每天要摘叶很晚才回家,所以我想帮妈妈多干点活。
我有一种办法,摘桑叶摘得特别的快,就是把桑叶手按住桑叶杆子,手往下一滑,一下子一大串桑叶就掉落在蛇皮袋里了,一个小时多我能摘两袋满满的桑叶,妈妈夸我比她摘的还要快。听后无比高兴。
妈妈摘的桑叶都有好几种,有一二龄蚕吃的,顶上几片特别嫩的那种,有三龄四龄蚕吃的桑树中间的叶子左右,随便摘的就是大龄蚕虫吃的
妈妈养特别多的蚕,每天日子像打仗一样,把时间布置得密密麻麻的。
经常过一个星期又可以卖蚕茧了,在我们村里最拼养蚕的一户人家了。连蚕茧办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们家的人。
有一次我妈又去蚕茧办卖蚕茧了,她挑了满满的一萝筐白白的蚕茧去蚕茧办卖,因为家里蚕茧有些多,我不想让妈妈又辛苦来回挑那一担蚕茧了,于是我挑了一担蚕茧跟着妈妈脚步,妈我也去。我妈说好的,能挑动吗?小意思呢!
我跟妈妈来到蚕茧办卖蚕茧,那里有一堆中年妇女坐在一桌办公桌一样桌子,在那用剪刀剪蚕茧,说着什么,谈笑着什么,很高兴的样子
有个妇女打趣地对我妈说,秋夕长得这么漂亮又这么勤快,乖巧懂事,今后做我家儿媳妇怎样。
我涨红了脸说“不要,才不要呢!”我妈笑着说小孩长大了自己选哪有父母按排,后来我才知道那阿姨是厂长的老婆,她可喜欢我了。
他们家也有个儿子叫黄俊辉,同级在一班,学习也很好,后来高中我们还同班,坐我前桌,他特别爱干净,那书摆得整整齐齐的,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的,一尘不染。我们是哥们一点不来电,放假回家一起乘坐一部公交车的。
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妈又卖蚕茧了,那群八卦阿姨见到我又开始打趣说,“你儿媳妇来了”。“秋夕以后长大嫁给我儿子好不好,”这时候他儿子俊辉快从对面公路走过来了,我真怕这群阿姨的八卦被我同学听到,我脸红朴朴的拔腿就跑,他们又笑了长大了害羞了。我妈也跟着说害羞。
很多年之后他儿子三十岁未婚,一直都很优秀就是不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扣扣也常联系,我那时不懂电脑功能会问一下他,他有一次还说我们公司女孩子多,叫我介绍个女朋友她,我说要什么样的,可爱、活泼的。
我在想蚕茧站厂长孩子,这么有钱,还这么优秀还娶不上吗?就是眼光高。后来开玩笑的,我还真介绍一位我同事兰兰他认识,喜欢是喜欢,就是太远了,两人最后未成。
现在多年未联系过我这位同学了,也不知道怎么了?听说后来他们家搬家了。
其实挺怀念曾经的蚕茧办的,因为那里有个中学操场我们常去那跑步,旁边还有一幢镇上八十年代唯一漂亮的别墅。中间就是每天人来人往的蚕茧办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