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知识是有焦虑的,尤其出现了这么多付费产品,不知该如何选择的情况下,当然也没从停止过付费,得到,一块听听,分答,喜马拉雅,但大多数也是粉丝经济下的行为。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真正的需求,自身明确需要哪部分知识,这是相当一部分受众对知识产品的迷惑吧。
但今天听完方军老师的课程,对知识经济的概括,开始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焦虑很多时候产生于对事物的不了解,不知所措,了解了之后,焦虑自然随之缓解或者消失,这种可以让自己活得更明白的过程,真的是很开心的过程。
那对于今晚课程印象比较深的几点:
1、知识经济下的消费者本质:
消费者买的不是稀缺,而是体验,更好的吸收和知识,如今的学习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在互相学习。用老的眼光是看不懂新东西的,知识经济是丰饶的产物,不是稀缺的产物,知识经济的体量扩大10倍,抱着稀缺态度的人才能理解和看懂这个事情。自己也要转变思维去看待学习这件事,更多为自己的需求而学,不为别的所谓稀缺和假象买单。
2、知识平台崛起:
面对这么多付费产品,从没思考过模式这个问题,跟着方军老师学习了下,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
平台化是互联网产业的根本特征。平台其实是认知升级的工具。现在在知识经济浪潮里找机会的时候,除了看清楚现在电商平台的逻辑之外,还有认清社交平台的逻辑也非常非常的重要。这是不一样的平台逻辑,要采取不同的生存之道。
电商的逻辑,把知识变成产品。社交的逻辑,知识产品化不一定行得通,比如分答,答题者和付费者其实是社交的关系。
3、这个也是我个人最需要的点:寻找自己的位置。
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互联网的个体,互联网打破了原来的组织结构。过去我们是雇员,把知识卖给组织,组织把知识产品化推向市场。知识生产方的人分为5类,知识原创者,知识传播者,知识产品经理,知识经纪人,知识价值领袖,那自己可以试着参与哪一部分呢,可以试着体验下,哈哈。
个人如何学习?
知识的形态,数量,变化的速度都在快速更迭的时代,知识经济吸引的其实是爱学习的人,知识水平其实非常高的人,带着富足的心态来学习。信息和知识产品的本质是半成品,需要用户努力完成产品。不过过去的痛苦方式,现在买卖知识的人都很快乐,在知识体系上都是非常高的水准,但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该努力的过程并没有省掉。
现在学习的人类似于玩游戏的感觉,是非常快乐的,不会觉着辛苦。很希望这种快乐可以在互联网工具的影响下继续推进。游戏的四个特点:明确的目标,自愿参与,有及时反馈,激发积极的情绪。
有些知识仅仅适合自己,有些知识是通用的。在碎片化时代,我们要建立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知识基础,就是建立个人的“知识小屋”,就是个人知识支柱:
每个人的柱子间的差别可能在于,柱子的高度不同,柱子的匹配程度不同,柱子的组合形成的空间不同。
我们每个人建立自己的小屋,就是要找到支撑的支柱,可以用结构化的方式来了解每个人的柱子。在纸上画上7个圈,列清我们的知识支柱,一般来说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两到三个领域。比如当前职业领域,这个领域非常深入了解,大学教育领域,接受了系统教育,准备学的领域,期待新的领域的柱子。
观察我们自己的知识柱子,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有意识的试图把我们的知识小屋给建好了,每个所学的东西都可以找个存在的理由。
这个时代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是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是创建小屋的过程,是热爱知识的最好时代。
找自己的柱子,建立自己的知识小屋,提升认知,才是个人学习的最佳通道。
4、方军老师的心得:
对知识经济的预测:知识经济很像西部大开发,有金子,有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第一波知识产品是打破思维边界的图书;第二波知识产品是各种各样的课程;第三波知识产品预测是帮用户解决问题。知识经济的浪潮才刚刚开始,观察并放大好的部分。
方军老师的三个学习心得:
对快速变化的东西,试图看清楚全局,看清楚局势,可能比细节更重要,细节总是快速变化。
实践中快速调整,在实践中学习超出了单纯的学习。
快速变化的产业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快速变化的产业也需要快速遗忘的能力,要有分辨能力,不需要的东西,要快速放弃。
对于五年后的知识经济,其实想不到太多:
1、应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知识和学习是一件非常私密和个性化的产品,随需随取,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小屋了,或大或小。
2、对于个人而言,知识获取可能像喝水吃饭一样,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口味和需求,不需刻意为之,变成一种潜意识的自然行为。
这个课程与我而言就是指路明灯,对个人学习也是极大帮助的,13天之后,我应该会有点不一样了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