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种人,社交平台上的他是这样的:朋友圈空间到处都是各种鸡汤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或是复制粘贴某鸡汤文尾处用来升华主旨的大段大段,貌似拥有一个万里挑一的灵魂。而现实生活中呢:白天k歌最high是他,凌晨看剧笑的最欢的也是他,淘宝流量耗费最多的也是他···这也就罢,最要命的是他还是所有人中最能抱怨的:抱怨周遭环境迂腐,到处都是黑暗潜规则;所学专业不如他意;什么都看不上还整天事后诸葛亮。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有噱头的标题+打满鸡血的事例+长篇大论的励志语录刷爆朋友圈再正常不过,内容再丰富一点,文笔再优美一点的轻轻松松10000+。既可风靡则说明大众需要,当你工作学习累了想放弃的时候,来一篇瞬间浑身有力;当你荒废了一天美好的时光后,睡前刷一刷朋友圈幡然醒悟准备明天大干一场。不能否认,鸡汤在某些特定场合特定时间下,确实有着大作用,但是事实证明多数情况下,你刷鸡汤的时间,远不如背几个单词,刷一套习题,谈一个项目,约一个客户来得实在。心灵鸡汤,从以前的备受吹捧到如今已彻彻底底沦为一个贬义词,可是为什么大家一边渴求着又一边唾弃着呢?人们在看心灵鸡汤的时候其实是处于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心理状态,一看某些句子,哎呀,说得真好啊,和我想的一样啊,总算有人懂我了,知己啊!更关键的是,通常都是当一个人看完某篇激动人心的文章后总会错觉为自己已经努力了很久,而后者,最为致命。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心理鸡汤:给了我一碗热腾腾味道鲜美的鸡汤,可你没给我勺子啊!
那么你的勺子呢?你的知道和做到,中间还有多远?根据《知道做到》一书中内容总结,阻碍我们从what到how的因素有以下三类:
信息超载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信息大爆炸让我们拥有便利的同时也给大脑带来负担,此时就需要我们过滤信息,如何做到?
1、花时间,有勇气重复已知事物
2、持续深入理解旧知识
3、执行少而精策略来应对信息超载
消极过滤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种场景:别人建议你一件事情,你脑海中首先就是哎这不行不行,我以前试过不可以的,我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等等这些反应。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别人的方法比我的更实用有效呢?我曾经试过不对那现在情况不同了会不会就可以了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避免消极过滤:
1、鼓励自己的大脑接受新建议,去寻找别人的理由,从而发现新视角
2、遇到新观点不要着急质疑与否定,而去思考它的本质逻辑与可行性
缺少跟进
“刻意联系”这个词想必你已经听烂了吧,但我们却很少真正做到。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学习了一门新课程,掌握了一种新技能,刚入门了解到理论知识后就将它们束之高阁,说来惭愧,我曾经学习英语语音就是这样,跟着老师掌握了理论,自己却很少实践,刻意练习。导致现在也没有练好自己的语音(尴尬脸···)在这本书中,它建议我们这样做:
1、花一倍的时间去掌握新方法,就要花上五倍甚至十倍的时间跟进新方法
2、一个好的跟进流程应该是这样的:指导--支持--问责(与习惯形成模式类似:暗示--行动--奖赏)
另外书中还强调,知行合一的关键词是:重复,间断性,与周期性。
最后以表格形式总结一下(即认知改变模型):
阻碍因素 应对策略 本质内容
信息超载 精要主义 改变认知
消极过滤 绿灯思维 改变态度
缺少跟进 持续跟进 改变行为
最后给大家安利一个十分好用的APP<得到>,我本人是很喜欢它滴(没有广告费哼)里面内容质量不用多说,课程精品高端,它会帮助你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模式,让你在面临生活问题时做出最优选择。我就订了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啦,相信简书上也一定有得到用户~以上内容正是我在这个得到APP上"每天听本书"栏目里学习后又自己整理的,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