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杭州一对从某高校退休的夫妇间的事。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们有四十年婚龄。有一天,丈夫去趟阳台,不慎摔倒在地。妻子没去搀扶,也没有进行其他方式的救助。而是关上阳台的门,任其自生自灭。于是丈夫在阳台足足躺了二十天的时间,吃喝拉撒就地解决。
记得看到这一消息的当时我像许多人一样唏嘘不已,为这摔倒的老人,也为这一对老夫妇。好多报纸杂志报道这件事时用了一个词语“骇人听闻”。如果这件事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那么下面的事又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
这是发生在内蒙西部农村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直到现在,每每一想到那家人,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激烈的争吵,嘈杂的人声,你推我搡的身影。院子外面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围观的人群。那个家庭的争吵就像是一颗不知会被谁突然拉开引信的炸弹,总是很突兀的随时在村子里爆发。夫妻间的争吵最后总是会演变成一场混战:儿女们最终也会被扯进来,帮父亲说话的会成为母亲谩骂的对象,于是又了新的争吵。也有帮母亲说话的。于是有了儿女间的对骂。到最后全家人都脸红脖子粗,在扯着大嗓门争吵的同时推推搡搡,一会家里,一会院里。村里一些好心劝和的人跟在后面,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
记忆中这一幕上演了很多年。
很多年中,在数也数不清的争吵推搡中,这家的儿子娶了妻,女儿出了嫁。但大女儿在未嫁前的一次家庭大战中就曾泪流满面地发誓“这个家她一旦离开,将永远不会再回来。”当她出嫁后,她果真多少年都没回娘家。二女儿也是如此,自从出嫁,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儿子一家和二儿子一家同住一村,但基本不往来。因为老两口和二儿子一家生活一起,而大儿子两口子和老太太后来连话也不说。记得那家三女儿和我同龄,直到现在看到她,还总是不由得要深深叹息一声。由于在频频爆发的父母大战中她站在父亲这边,有一次的争吵中,她的母亲终于喊出一句话:“你亲你老子那你从此以后陪你老子睡觉哇!”村里的人都知道,有那么几年,这个可怜女孩的精神是有些异常的。不过也许是惦记着自己的老父亲,出嫁一些年后也能看到她回娘家了。
几年前有一次回娘家,我又一次被这家发生的事吓坏了。
深秋的傍晚,从地里忙碌回来的二儿子,发现自己的父亲莫名死在自家的羊圈里。额上有打斗中被铁器所伤的伤痕。这一起刑事案件最终是不了了之。没人报案,没人起诉。没人要调查真凶。我妈告诉我,老人的大儿子和小女儿想报案,但村里的其余亲戚给劝住了。理由很简单,你爹已经没了,你要是选择报案,你娘就得进监狱。六十多岁了,还能活几年么。于是一家老小给老人办了很简单的丧事,因为如果大办估计村里没几个人会去。于是我印象中那个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男人就以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人间。
杭州的老夫妻,女人对于濒于死亡的男人不管不顾,是男人的女儿带着民警翘开门锁男人才得以死里逃生。村里的老夫妻,争吵加冷战几十年,最后的一场“战斗”中女人不知道是失手还是终于狠下死手,让这个一直以来欲除之而后快的“宿敌”命丧黄泉。
想到杭州的老夫妻,我在唏嘘之余不由得有些感慨:其实,管还是不管,救还是不救,表面看似是摆在眼面前的选择,其实这一选择必然会是很多次选择的结果,也必然会成为一些新的选择的开头。也许正是双方在经年生活中的那些数也数不清的选择的累积,才导致了这不该发生的一幕的出现。的确,不管处于何种考虑,只要不会危害到社会以及他人,面对生活,每个人选择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一旦做出选择,就注定难以逃脱这一选择的后果。这后果也许让你春风得意,也许让你痛不欲生。一经选择你就得承担。
同样,当我想起村里的那对夫妇时,心里在百感交集之余,总是会想到:如果人生可以重来,面对着这种两天一小战,三天一大战的生活,关于这场婚姻,关于自己的这些儿女,关于这个家庭的未来,所有的一切,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考量,他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到底怎样的一种选择,会让他们以及他们的儿女们对于这个家庭的记忆彻底改变。也许不同的选择,会让这个家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
人间的每一步都是修行,每一念都是选择。一念起,同恶果天涯咫尺,一念灭,同善缘咫尺天涯。无数次的念起念灭串起我们充满悲欢离合的人生。人生没有回头路,选择即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