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吃界如果要拜一个祖师爷,那乾隆当之无愧。
乾隆虽然爱写诗(一生共写了39340首,但是没有一首流传后世),爱题字(走哪提哪),爱印章(多少名画毁于其手),爱美人(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但是,乾隆最伟大的贡献是在他不懈努力下中国诞生了又一伟大的菜系——乾隆吃了都说好菜系。
爱吃的乾隆,不管是吃到什么小吃总能拍案叫绝,留下一段和美食的千古佳话,最后也不知道拍坏了多少桌案。接下来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乾隆吃了都说好的那些食物以及它们和乾隆的故事,保证让你看了以后也拍案叫绝。
第一种:迷路说
不知道为什么乾隆每次微服私访总爱迷路,还总能误打误撞遇见令他拍案叫绝的美食,只能说缘,妙不可言!
叫花鸡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迷路,流落荒野。有一个叫花子看他可怜,便把自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自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
吃毕,便问其名,叫花子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花鸡”,就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对这鸡赞不绝口。叫花子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花鸡”也因为皇上的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流传至今,也成了一道登上大雅之堂的名菜。
点评:堂堂御前带刀侍卫都是吃干饭长大的吗?连皇帝都敢弄丢。我就想知道回去以后是不是被满门抄斩了。另外这个叫花子是从什么渠道知道当时那个落魄男人就是皇帝的?有这手眼通天的能力莫非是周星驰演的苏乞儿?
凤凰蛋
相传乾隆皇帝扮作客商模样,到浙江金华府去游玩。突然在金华北郊遇盗,随从全部失散。他只身一人,心慌意乱地在山路上逃命,结果迷失了方向。
乾隆饥寒交迫,偶遇一名妇人,妇人见他可怜,随手从鸡窝掏出八个蛋,放锅蒸熟,给乾隆吃。乾隆哪吃过这样的山野美味,吃后,赞不绝口,于是问妇人这道菜的名字。夫人灵机一动说叫凤凰蛋。于是这道凤凰蛋流传至今。
点评:御前侍卫再出来挨打,连匪盗都打不赢了,那养你们做什么?当吉祥物吗?且不论故事真假,我想知道这样的毛鸡蛋乾隆真的敢吃吗?
第二种:食欲不振说
不知道为什么乾隆每次出访总是食欲不振,总是什么山珍海味都吃不下,总是吃下当地小吃才能龙颜大悦。
磁县鲜粉皮
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南巡河南嵩山时路过磁州。住在磁县的古御园,由于旅途劳顿,乾隆皇帝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负责御膳的地方官知道皇帝这是山珍海味吃多了,另辟蹊径的将本地的特色小吃鲜粉皮烹炒了一盘“绿豆芽炒鲜粉皮”,乾隆一吃,“龙颜大悦”,即兴赋诗一首:“烟花三月下磁州,唯有鲜粉乃珍馐。一去江南万千里,梦里还曾回磁州。”
点评:看看乾隆写的诗,真口水诗!怪不得写了近四万首诗流传不下来,就这水平我上我也行!
一品烧饼
乾隆去蓟州(现天津蓟县)游玩。游遍了盘山,吃腻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爷,一看到行宫御膳的饭菜就没了胃口。当时只是三等侍卫的和珅为讨好皇上,特意打听到这里的小吃原来是曾受到康熙帝赞赏的,于是立马叫地方进贡后亲自奉送给皇上。乾隆吃后龙颜大悦,拍案叫绝。
相传和珅进献美食有着功迅速发迹,几年时间就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和珅认为蓟州就是自己的福地,于是在这里购置田地、经营店铺。蓟州城内的庆堂号就是和珅专门用以经营蓟州名吃的店铺。后来和珅倒台,嘉庆皇帝唯独没有查封他的庆堂号,就是为了去蓟州时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一品烧饼,如此可见其美味程度是多么的惊人。
点评:凭着烧饼发迹,和珅可以算得上是第一人了。但是嘉庆舍不得查封庆堂号,这个,你堂堂一国之主,把那些人抓来当御厨不就好了吗?
第三种:乾隆赐名说
怪就怪我们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每次乾隆问这道菜叫什么的时候都答不上来,最后还得让皇帝赐名。
大关水碗
要说这水碗的来历呢,那可神了。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大关,在一小店内吃饭,店家见原料太少,就将汤水凑在一起,皇帝吃过之后,顿觉鲜美醇香,问店家这是什么美味?店家一时答不上来,就随口一说“水碗”。皇帝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曰:“大关。”
皇帝边品尝边赞叹道:“此美味佳肴乃‘大关水碗’也。”后来,得知此客乃皇上,“大关水碗”之名乃出其金口玉言也。
点评:很神奇的原料不够,随便一做,结果成了美味佳肴。这个套路,我好像在哪见过。
驴肉火烧
有一次,乾隆皇帝为了更好地体察民情,微服私访,夜宿一小客栈。谁知子时已过,乾隆爷忽感腹中饥饿难耐,便命人去寻些吃的来。
但此时已是更深夜静,哪里还能找到什么美味佳肴呢,客栈的厨子急中生智,找到白天没卖完的烧饼,塞入晚间剩下的炖驴肉,放到炭火上加热后给皇帝送了过去,乾隆一口咬下,大惊,是何物如此香酥可口!厨子支支吾吾半天答不上来,恰逢此时,室外蛙声一片,于是乾隆说,“就叫它‘蛤蟆吞蜜’吧。”从此驴肉火烧便有了御赐的“蛤蟆吞蜜”美名了。到了后来,这形象生动又美味的食物,便成了河北省的著名小吃了哩。
点评:明明是蛙声一片,为什么要叫蛤蟆呢?强行联系吗?
第四种:胡说
麻烦编故事的人认真一点,乾隆也是要面子的。
如意菜
传乾隆时期。乾隆皇帝私访民情到安徽时,走进一家餐馆,店家看他一脸窘态,想必是个乞讨者,但又不好驱赶,走进厨房后,就告诉厨子:“外面有个要饭的,随便给他做个吃的。”菜上桌后,店主给乾隆盛了一碗饭,说快点吃,吃饱了走人,别给钱了,反正你也没钱。”乾隆一看那菜,就狼吞虎咽地吃光了。
吃完后掏出一锭银子,说:“别找了。”店主看那银子,心想,八成这叫花子是个贼,于是稳住乾隆,叫人去报官。而乾隆却不知,只觉得此菜味道鲜美,就问店主此菜为何菜,店主编故事说此菜吃了很如意,这里的人都把它叫“如意莱”。乾隆走时,发现店里来了一行人马,领头的是当地的知县,知县认得乾隆,一见就叩头,乾隆非但没有责怪店主,还夸她“警觉性高”,并封此店“如意菜馆”。
点评:就算是微服出访,但是乾隆那一身衣服,你确定乞丐穿得起?还有白白嫩嫩的乾隆,你从哪里看得出来像个贼的?就这样的眼力见,居然没有欺君?还夸店主警觉性高?我怀疑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都是傻子!
我很理解商家们想要为自己的食品进行文化赋能的想法,但是你们薅羊毛也不能盯着一只羊薅啊!慈禧西逃路上那么多进贡美食是多么好的素材啊,诸葛亮七出祁山发明食物是多么好的素材啊,不然50年后,可能故事是:某日乾隆南巡,迷路,饥寒交迫,来到了KFC。
「如果你也觉得故事有趣,那就关注一下呗,还有更多好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