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参加了brandpeng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请到了省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做《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分享报告,方老师两小时的分享风趣幽默,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方老师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二是方老师提出的一句话:孩子是上帝,上帝需要教育,因为他还是孩子,教育是有智慧的,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先来说说第一点方老师是怎么培养教育自己儿子的。方老师从儿子两周岁的时候开始给小孩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他做的第一件事是用半个月教会儿子如何吃饭,第二件事是用一个月教会儿子洗澡,第三件事是用了五个月教会儿子阅读,从这之后他就不用太过操心了。当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向他提出来是否可以不用做家庭作业,因为题目太简单了,他让儿子向学校四门任课老师提交申请,并且找了学校校长沟通,他和校长承诺他每天会用一个小时和儿子一起自学,结果到儿子四年级的时候,校长找到他说,“你的儿子现在可以参加中考。”方老师听了笑笑,他说他关注的是儿子的自学能力,知识的系统思维能力,这么小参加中考不合适。直到儿子上高一的时候,他有一天拿了一份高考试题给儿子做,之后问儿子感觉怎么样,儿子说很简单,他批改之后一看分数可以上北大清华,然后他就同意儿子提前参加高考,最后被清华录取。
我们做为父母一直以来羡慕那些“别人家的孩子”,而有没有想过让自己成为“别人家的家长”呢?家长总是对孩子要求很多,希望他会这样会那样,让自己倍有面子,于是把他圈在一个规则里,按自己喜欢的样子培养。可是你喜欢的样子,你都没有,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有?
听了方老师的育儿分享,深深感知家长之间的差距,这里面不是说是物质条件及上学环境的差距,而是在孩子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上的差距。诚如吴军所言,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起跑线的话,父母的见识就是起跑线。格拉德威尔认为,第三个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家庭和生活环境。好的环境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的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从教育下一代的角度上看,一个家庭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所以做为家长,不管自己的孩子正在读小学,中学,还是高中,主动知识更新并能保持常新,才能让家长离“别人家的家长”更进一步。我们家长要有更高的视界,更好的判断力,更强的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和情绪管理的能力。当你的孩子让你生气、伤心、难过、失望的时候,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成功做到了“别人家的家长”,然后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你和孩子相处的关系。
第二个触动是方老师提出来的好好说话,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个观点与威廉格拉瑟的《选择理论》是一致的。现在在家长群中流传中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而《选择理论》的作者在书中分析了选择理论在爱情婚姻和亲子关系中的应用,提出处理亲子冲突的三个原则,一是给孩子无尽的爱,从不惩罚;二是永远给孩子选择,而不是命令,三是保持开诚布公的沟通和倾听。这其实就是方老师提出来的好好说话。父母在孩子面前如何表达自己决定了孩子今后的人生格局。所以,优秀的父母不论何时都要以身作则。
我很感恩在brandpeng上初中的阶段,我接触到这些“别人家的家长”,让我知道要想自己的小孩成为“别人家的小孩”,自己必须先成为“别人家的家长”。而在这条路上,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但是让自己欣慰的是自己已经在这条路上了。诚如尼采所说:“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头衔和成就,而是能让你发挥出全部潜力。换句话说,真正的教育应该能释放你的身心”。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潜力,和brandpeng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