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到三月了,昔日万春苑里觥筹交错、打情骂俏、花花绿绿的一番热闹之派,竟全被那春风掠走了。如今的万春苑里只有绿色了。按理说,哪怕只有绿色,万春苑里的景,在这江南古镇里仍应该是最美的。据去过的公子哥们说,万春苑的景是别处不可比的——江边的柳树都长着水蛇腰。春风拂过,好像在江边洗发的美女,弯着纤细的腰肢,轻抚长发。连那最不起眼的绿草都是温柔的。轻划过人的肌肤引得人不禁浑身难耐地痒。可为何到春意盎然的三月,有这般美景的万春苑却无人问津了呢?
因为红娘死了。
(二)
红娘是万春苑里的魂魄。没人知道红娘是何时到的万春苑。反正万春苑红火起来的时候,红娘就是万春苑里的大红人了。她和万春苑的红是并行的,分不出先后。
红娘本不叫红娘。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名。她长得极美!天生一对大眼,浓而黑的眉毛,长而弯的睫毛一配,让她多了一分神秘的异域风情。最诱人的是她那张殷红的小嘴,一颦一笑都能叫人红了耳根。她只穿红衣,长袖的、纱制的、包括戏服都是大红色的。她说只有红在那绿绿的万春苑里才会最显眼。所以人们给了她一个美名——红娘。她的真名不重要。反正人人见了她,不等她张口,就知道她是红娘,红娘就是她!
红娘在外人眼里是完美的。古镇里的百姓都说,红娘那么美!怎么会有缺点呢?
只有红娘自己知道,她的“缺点”——她的内心住着魔鬼!只会嫉妒他人的魔鬼!
红娘很少照镜子,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美!她觉得照镜子费时费力。她有很多正事要做。嫉妒之心让她的生活很忙碌,但红娘自己觉得她忙得充实。
(三)
那天,红娘躲在柳树后面,偷看张公子和万春苑里的绿兰姑娘私会。张公子是这个江南古镇大盐商的独子,自小体弱多病,却抱负远大,想在他这代扩大家业。可听说前几日,张公子又患上了发热病。如今看来,那些抱负都成泡影了。红娘躲在柳树后面,春风拂面,万春苑里的欢声笑语阵阵,张公子和绿兰姑娘的话,她听不真切,唯有一句,直入双耳:“过几日,我便求我家父,让他同意我娶你做妾……”
红娘怔住了。她不愿意嫁给张公子那个病秧子,可别的姑娘也不可以嫁给他享富贵去。绿兰姑娘那么平凡,张公子这个“大财神”怎么会相中她呢?红娘眯起双眸,又望向绿兰姑娘——微启双唇,痴痴地望着张公子。红娘看红了眼,一跺脚,转身离去。
红娘进了后花园,在假山旁思索着刚才那一幕,时起时坐,心中不安着实难隐。她回屋换了件寻常衣衫,戴上头巾。选了几件精致首饰,向丫鬟嘱咐几句,便只身去了断桥头。
(四)
断桥头住着一位长相骇人的老妇。花白的头发杂乱地散下,“左眼”丢了眼珠,深深的凹陷使整张脸庞扭曲不堪,皮肤的皱褶由那凹陷处向四周延伸。衣服脏旧,散发着阵阵恶臭。她自称可实现人心中所愿。古镇里无人信她,都笑骂她乃痴傻人也。
唯有红娘信她。
那老妇手持一把拂尘。那把拂尘由洁白的马鬃尾制成,长柄末端由玉雕刻而成,完全不似老妇之物。镇里传闻,说那拂尘是那老妇偷来的,专门用来装神弄鬼,骗人财物。红娘不信那些传闻。“尽是流言蜚语!”她自语。她正是因那把拂尘才更坚信那老妇是仙人化的,真的可实现人心所愿。
红娘去寻老妇的一路上,心急如焚,只嫌自己动作不够快,生怕张公子改主意今日便将那傻丫头娶回“金山老宅”去。到了断桥头,红娘匆匆走向老妇的破屋。进院时,被那篱笆挂着了腿,就势狠狠地跌倒,摔破了手掌和膝盖。老妇一听声响,立刻堆上笑脸从屋里蹒跚出来,见红娘一脸慌张地伏在地上,老妇赶了几步到红娘身边。“老妪体弱,无力搀扶姑娘,还请姑娘快起。”
红娘一听是老妇,立刻顾不着疼了,扑向老妇,欲要诉苦,还未张口,眼泪就淌下来了。
“姑娘且慢,容老妪为姑娘沏壶茶。姑娘先想一番如何言语,再为老妪道来。”
不一会,老妇端来两碗粗茶,摆在红娘面前,虽是粗茶,竟也有沁人心脾之味。红娘小酌一口,向老妇诉了心中之苦,不时还抹去两颊的泪水。
听罢,老妇轻叹道:“姑娘这是心病,听了老妪从前的劝,仍未好转?”
红娘不语,只是点头。
“姑娘,听老妪的劝,嫉妒之心万万不可有!嫉妒乃蚀骨虫,不死之身,一旦久住人心,便可蚀人心、食人骨,会使人丧命啊!”
“老妇人,红娘求您,治治红娘的病吧!”
“姑娘可还每日照镜?”
“不照了,费时费力。”
“姑娘,照镜不为他人,乃为自己也。唯有照镜才可美丑自知啊!”
红娘抬眸,望了一眼老妇散落两颊的白发,目光不禁转到她的“左眼”。那“左眼”好似深洞,沉默着散发着幽光,引人发憷。红娘连忙移开视线,应道:“红娘自知美丑。”
老妇不禁轻轻摇头。“姑娘请回吧,老妪今日还要磨药。”
“老妇人,求您别走,帮帮红娘吧!”红娘说着就势要跪下磕头。
“姑娘快起,刚已跌伤膝盖,不可如此。”
红娘一听有转机,立刻抹去眼角的泪珠,堆上笑容,将事先备好的首饰塞入老妇手中,道:“红娘愿听老妇人教诲。”
“姑娘意下如何?”
红娘沉默了一会儿,似是下定决心,抬眼望向老妇,轻声道:“红娘想让他们死!”
老妇望着红娘,“左眼”抽动了一下,点头道:“姑娘,明日必如愿!”
(五)
傍晚,红娘悄悄返回了万春苑。回顾了当日之事后,便心中愉悦。轻哼着小曲,甚至难得为众人奏了一首琵琶曲助兴。
第二日,红娘被丫鬟们慌乱的脚步声吵醒,不禁皱眉,万春苑里怎可坏了规矩?正欲起身批评几句,但转念一想,不禁心中暗喜,自觉大势将至。果不其然,丫鬟们见红娘醒了,都来通报,说绿兰姑娘病了,卧床不起了。红娘掩去笑意,换上愁容,宽慰了丫鬟们。回屋自拟了一封信简述绿兰姑娘病情,派人送到了张公子府上。不久张公子就赶来了,愁容满面,自己的病好像也更严重了。红娘不禁嘴角上扬,她自觉此次定能成事,回屋备了谢礼打算重酬老妇。
黄昏,有丫鬟哭着来通报,张公子不慎落马坠崖了。红娘听闻,差点拍手跳起来。
当晚,绿兰姑娘便伤心过度,咯血去了。红娘仍没死心。
深夜,红娘来到绿兰姑娘的灵柩旁,借着月色瞥了绿兰姑娘病容最后一眼,目光就移到了绿兰姑娘的胸口,眯了下眼,便举起尖刀。那刀刃反射出的白光好像点亮了整间屋子。红娘正欲刺下时,只听“刷——”一声,既而头晕耳鸣,视线模糊,只清楚地看到了那老妇的拂尘,便昏死过去。
那老妇用力一甩拂尘,口中念念有词,便化成了一位高洁道士。道士望了一眼倒在地上的红娘,扬起拂尘,道:“拂尘,尘拂,拂去世间万恶!”声罢,红娘的身躯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巨虫,伸出千足和两根触须在地上扭动,似是痛苦万分。道士见状,立刻扬起拂尘用力向巨虫甩去。巨虫中招后,费力地扭动着欲逃走,仓惶之中撞掉了两只触须。道士只来得及将那两只触须捡了去,再去拂去那巨虫时,巨虫早已逃出万春苑,黑色的身躯掩藏在夜色中,没了踪影。道士不禁扼腕叹息,不知那巨虫又将去蚀谁的心,食谁的骨。
道士心中愁苦,踱步到江边,自觉浑身疲惫,肩上似是压上了千斤巨石,左思右想,忆起红娘的首饰还在身上,连忙掏出掷入江中,顿觉浑身轻便许多。道士望着江上漾起的圈圈涟漪,又抬头眺望向了远处与夜色连为一体的群山,长叹一声:“罢也!”,甩袖而去。
(六)
道士将那两个触须磨成了药,救活了张公子和绿兰姑娘。他未说出那黑虫的死骨可医治百病,救活死人,只怕道出真相会引来更多邪恶之心。
古镇里的百姓只道那道士是位仙医,华佗再世。当更多百姓去寻那道士时,却不知他去了何处。断桥头的老妇也不见了,百姓只以为她祸害众生,连阎王爷也看不下去,请她去了。有个大胆的贼偷偷去了老妇的破屋,本想拿点值钱的东西贱卖。可屋里除了一罐罐药粉、粗茶,值钱的东西什么也没有。
破木桌上倒是有一封信。上书云:
“老朽自知能力有限,世间恶事无限,种种事端难以一一去除,故而心病难耐,愁苦未解。又恐自患世间百病,故决隐山林中,与世隔绝。老朽离去之时,觉此生之所学未能回报于世,故送世人一席话:
照镜者,为己也,可知美丑。美则善待于世,丑则祸害于人。知其义者,得天下之美物;难解其义者,如那蚀骨虫,乃人世间一大祸患也!
世间红尘万里,善善恶恶,老朽自身亦难辨,罢也罢也!天与人择物之心,行事之骨,仍惧人双眼蒙蔽,不知美丑,故又遗人一佳物,镜是也。唯望众生常照镜,以自知美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