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都说,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差不多需要21天,想想我坚持看书也有3年了,不说每天都有看,至少1000天是有的。要说这几年的收获,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我最喜欢的这张图片,倒是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其中的意思。
其实我一直都很赞同,读书是件比较私人化的事情。就像有人喜欢江湖中的传说,有人爱酒肉穿肠过,有人乐于在游戏里厮杀。每一个不同的爱好,总有人能从其中找到乐趣。
话说我爱上读书这事,并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闪光的亮点。犹记当年,大学初毕业,在一家公司上班。日常爱好不多,友人又太少。大好春宵和周末都无处挥洒,既然如此,想着不如睡觉。
后来,睡的太多,整个人差点精神病。
2
直到某日午间,看见一女同事在抄一书。于是我上前问她抄的何书,她拿与我看,只见白色封皮上赫然写着:XXXXXX。我简单翻阅了几页后问她,能否借在下一阅。
女同事说此书乃问她朋友所借,要询问方可。后来我便想,书非金砖,我亦非穷光蛋,买几本书的碎银还是有的。于是遂决定不借了,不如自己买之。然后,我就在当当上一口气买了……2本书!并献出了我的当当处女购。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本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另一本来自豆瓣某红人。
从此,我便上了瘾一般,每个月差不多就会买一次书,大半年就冲到了当当的最高级别:钻石会员。当然这是后话,现在我差不多已经放弃当当阵营。
3
那时候买书看书差不多为打发时间,虽然我大学也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去阅览室看报刊杂志。但毕业后就觉得重心该回归工作,读书的心可以暂时收一收。事实证明,单纯如我。
最初几个月买书没什么经验,看什么热门就买什么,朋友稍一推荐就放入了购物车。所以,当年的我对于看什么书完全没有自己的观念,不会分辨书的好坏,不去看作者是谁,不思考它是否对我所有帮助。
当然,不出意外地也掉坑了很多次,骂自己傻逼了无数次,比如刘某同、白某梅的书,我恨不得打负分。这何止误人子弟,简直是骗小青年小女生的钱,自己的三观都没有建好,都好意思出书指导别人的人生,真是贻笑大方。
就这样一直买一直看,2013年差不多买书花了近1000块,一共看了有50本书左右。到了2014年,我开始在京东和亚马逊上面买书,特别是它们几家做活动的时候,经常有满200-100的优惠,因此买了不少。再后来又买了kindle,抽空也能看上几页。如此的日积月累,看书这件事很自然地成了我的每天日常,一直到今天,几乎从未间断。
4
我看书的时间一般多在晚上,比如睡前的两个小时,认真沉下心的话可以一周两三本。不过刚开始看书时并没那么快,而且睡前看书特别容易犯困,常常是没翻几页就昏昏入睡了。周末不出去的话,我会在家宅一天,因为刚上班那会是单休,所以不是全部的时间都能用来看书。即便如此,一个月4本书的阅读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说到看书的收获和意义,可以列出一箩筐都没问题。它就像一粒种子,慢慢的在我身体里生根发芽,随着每日的浇灌,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而与此一起成长的,还有我的世界观、价值观,把我从一个单纯无知的少年,变为一个内心成熟、人格健全的青年。我特别感激的就是,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书的陪伴。
记得看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时,有一段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直到现在都对我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这句话大致意思是这样:同样的一件事,你做了,你会受益于这件事为你带来的正面影响,可能是技能增长,可能是收入增长,然后慢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你没做,你嘴上最多说一句,我也不知道它对我有没有好处嘛,所以我不做也什么损失。当然了,你已经永远不可能知道它对你到底有什么好处,因为你连入选的资格都已经丢掉了。
就像当年在大学的我,因为私下有不少空余时间,于是就在网上报名学了SEO,当时只觉得好玩,没指望它能为我带来什么价值。结果两年后我面临毕业找工作,由于专业的限制性,以及就业的竞争压力,工作还真不太好找。后来我凭借这个技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再说我看书多了以后,就尝试着写起了书评,当初也是随便写写,后来因此进了一个书评群,在里面每天都可以约到很多新书,相当于免费拿到最新上市的各类书籍,一年买书的钱就省了上千块。如果书评写的好了,还可能刊登在纸媒上拿到稿费。这一切都是我不曾想到的。
5
唠叨了半天,以上就是我爱上看书的一个经历,以及看书为我带来的一些正面影响。我知道,在阅读的这条路上,我还只是刚刚上路,未来还有更多的风景,更多的精彩故事,更多前所未知的世界等我畅游。
古语云:幼不学,老何为。未来的路,大家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