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暑假是我从教以来过得最充实的一个暑假(虽然假期还没有结束)。这个暑假很幸运地加入了“2019暑假兴成长计划”,成为阅读提升班的一名学员。首先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名词“兴成长计划”“互加计划”“小年糕”“小学校,大教育”等等,这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开始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进入课程学习之后,聆听各位专家、教师的课,让我深深感觉自己的差距太大了,每天只是着眼于当下的工作,缺少教育的情怀,所以虽然任劳任怨,但是很难让自己散发光彩。下面就结合自己三周以来的学习,找一找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教育科研的理念。听了胡新颖老师的《实现报团成长》一课后,感受到了胡老师在教育科研这条路上实实在在的付出,只为大家共同进步,充分利用网络,想尽一切办法去联系名师、专家,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脚踏实地的。再想想自己,也参加过一些科研课题组,但是,实际做的工作无非是完成一定的任务,为了最后的一纸结题证书,而真正的提高微乎其微。“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胡老师的做法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二、关于儿童阅读的反思。我是阅读提升班的学员,时老师每节课绘声绘色地讲解在耳边挥之不去,回味无穷。“关于儿童悦读那些事”“不年龄阶段开展阅读的策略”“如何开好班级读书课”。每一个标题都精心设计,娓娓道来,让我对阅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到了虽然自己平时也很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慢的原因。
首先,目的片面。鼓励学生阅读只是为了提高成绩,一味和学生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把阅读和将来的高考联系起来。这样只会让学生倍感压力,很难对阅读真正产生兴趣。而时老师认为阅读不只是为了提高成绩,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阅读会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更有创意的是变“阅读”为“悦读”,让孩子们知道读书是愉悦身心,愉快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其次,阅读书目的选择不够慎重。在选择书目时虽然考虑到了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但是没有做深入地调查,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读什么,而是受传统阅读的影响,强行布置孩子读寓言,读童话,读名著,读作文选。这样孩子们就把阅读当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完成,效果当然不会好。
再次,陪伴不够。自己平时和假期里也会读书,但都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图书,却没想过和学生读一样的内容,走进孩子们的读书世界,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爱上阅读的原因。
最后,开展读书活动过于形式化。每学期我也会按照开学时制定的读书计划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如“古诗词竞赛”“童话剧表演”“故事会”“读书手抄报竞赛”等活动,活动过后我也会制作美篇,分享给家长。可是,昨天晚上听了时老师的“如何开展班级读书课”的讲座之后,才发现自己开展的读书活动都太肤浅了,内容没有精心选择,形式过于单一,总结反馈不够及时。例如手抄报竞赛,学生都是从网上照搬,没有和自己阅读的书目结合起来。这样的情况责任就在于老师,只是为了完成阅读计划而开展的读书活动,不是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还有就是总结反馈,几乎没有,发几张奖状鼓励一下就是总结。在听时老师讲课时我真是觉得汗颜,找到了学生阅读水平提升慢的原因。
在听完时老师的第一节课后,我就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建立班级暑假阅读小打卡,每天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打卡,除了送给孩子们几句鼓励的话语外,我大声朗读一段贴近孩子生活的文章,陪伴孩子一起走过暑假阅读的美好时光。
2019的暑假是我教育生涯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会以此为契机,努力学习,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