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小时候都是四季分明的,冬天温度会下降到零下5度以下,夏天温度可以会上升到34度上下,而春秋呢,温度自然在20度上下波动,总体上讲,长三角这个区域真是好地方。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这里的气候不知不觉也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似乎少了一点自然规律。
今天我们这里的气温是2度,早晨出门时的瞬间,还真是有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许多人都已经穿上加厚外套,甚至怕冷的人都套上羽绒服,看起来有点夸张。我是不太怕冷的人,最冷的天也差不多一件羊绒衫就解决问题。今天气象预报,明天我们这里的气温最低接近零度,山区会结冰,估计大家出门着装会有冬天模样了。
记得很小的时候,大概10岁以前,这边冬季经常下雪,一旦下雪了,就会跟着大哥哥们打雪仗,真是好玩。南方下雪有个特点,就是先下点雪珠,貌似提前发个紧急通知,告诉我们老天要下大雪了。所以,雪珠过后就开始雪花,等到地面上瓦片上有了积雪,大雪飘飘的场景就接着而来,最后是银装素裹。通常情况,地面上能积冰积雪厚厚一层,然而瓦片上也是厚厚一层白雪。阳光一照,雪就开始慢慢地融化,夜里又加上寒风呼呼,所以早晨起来后你就会发现,屋檐上总会结下长长的一根根冰凌。随着阳光升起,冰凌也就开始慢慢融化成水滴,满地泥泞得不行。所以,小时候盼望下雪,等待降温,这是因为有雪就好玩。
南方人有个习惯,就是不管春夏秋冬,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把前后、东西、南北的窗户打开,为什么呢?因为给房间内通风换气,让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北方人来南方做客,他们说,南方真是太寒冷了,以至于他们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南方,最后提前返回北方回老家,因为还是老家暖和呀。
我们国家南北距离长,同一个季节温差也是很大,所以有不同的取暖政策。总而言之,北方有取暖的政策补贴,而南方呢?至少在长江以南,是没有取暖补帖之说的。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武汉上大学,我的学生宿舍坐南朝北,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宽大走廊。走廊南侧房间与北侧房间的取暖待遇完全不同,当时的政策是,北侧的房间有取暖费,都安装上取暖炉,而南侧的房间却没有这个待遇。这种不同的政策,用现在的话说那叫“一楼两制”。不过还好,北侧的同学们总会邀请我们南侧的同学晚上去取暖“同居”。北侧房间的温度通常在25度上下,而南侧的房间温度却不足10度。有的同学回忆说,那种取暖政策,让我们同学之间的情谊更深更长,之所以现在我们这些同学都到了奔70的年龄,仍然在微信里有说不完的话。
许多人说,北方人比南方人会享受。理由是北方冬天的室内温度通常在30度上下,在家穿着单薄,出门大衣外套。此话说得没错,文革期末,我参加工作就在大连市开始的。当年2月中旬,我从上海坐上客轮到大连,客轮靠码头时,码头上及周边都是白雪覆盖地面,景气非常美丽。那个时候,我在南方冬季手上偶尔会长冻疮,而到了大连工作几年却从未再生冻疮了。我当时就好奇地问大连的本地人,为什么房间内的温度要调得那么高呢?这太浪费煤了(当时就用煤生火取暖)。他们说,也是一种习惯,如果感觉不到这个温度那会冷得没法干活。如今东北的经济没有长三角景气,是否取暖时间多而有效工作少的原因?这只是说笑。反正以前东北的冬天,特别是东北农村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法干活了,因为地里冻得硬硬的,种下的庄家能过冬就已经很好了。
冬天,还是冷点好,至少可以通过降温消灭一些病虫害,明年让农作物少受一点病虫害的侵害,让我们的食物多一点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