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老在熬夜。(其实我一直在熬夜,只不过,现在熬得越来越晚了)
每晚大概12点最晚12:30上床睡觉,但是,我会看公众号熬到1点左右关手机睡觉。
频繁地按掉“取消关机”,第二天早上再频繁地按掉闹钟,中午吃完饭,睡意来袭,还是按掉闹钟,一觉睡到上课前30分钟。
于此,我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睡觉与补觉中度过,真是浪费。
我一共关注了64个公众号。
有学到什么吗?好像并没有。
还记得五年模拟三年高考吗?
那时候,我们每天挑灯夜战,迎着晨光早起只为能够多刷一道题。
那时候执着的我们认定多做一道题,或许就能离心目中的大学更近一步。每个人的目光都是坚定的,心中各怀梦想。
青春洋溢着光芒。
大学是每一个人青春的分歧点。有人欢呼着,也有人抱头痛哭。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但是,很多人却在大学埋葬了自己的青春。
与高中不同,大学没有条条框框限制,相对自由,全靠自律。
在大学学习生活一年多,能看到很多人的蜕变,朝着目标,努力变成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学校,你会看到有一群人,他们坚持早起,上课认真,课后图书馆。
他们经常参加比赛,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该怎么做,并为之坚持着努力着。
每每看到他们,我都为之敬佩。
认真起来的人,美丽且可爱自带光芒。
他们不是那种死读书,他们思想先进,思维活跃,充满智慧。我总觉得他们懂得很多,了解很多。
殊不知别人认真钻研知识,而我们自以为每天阅读一些微博文章,微信订阅号等碎片阅读就不比别人差。
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却慢慢退化了我们的阅读能力。
也正是信息量过多,使我们不能集中于一件事。
如果说是“诱惑”多,不如说是我们有过多的杂念。
我们中的大多数一直迷茫着。
终于告别了苦逼的高中生活,来到大学也试着像高中那样,提前15分钟去课室,认真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坚持晚上十一点半之前睡觉。
而过不久,很多人不再提前15分钟去课室了,上课经常与时手机作伴,甚至一个学期下来都叫不出老师姓名,作业也是百度,过上了天天熬夜的大学生活。
“群体效应”一个宿舍有一个人就可以带动整个宿舍过上充实的生活,同样一个人颓废也能影响整个班的氛围,一个班的状态折视出一个级的学生的样子。
“格格不入”,“为了合群”这些都是我们惯用的借口。
而现实是: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才能始终。
积极向上,而不是一直迷茫着,找到一个方向,并为之努力。
迷茫不是出路,今天说要立下一个目标,为什么第二天没有实行,拖延症为什么说要改到大二也还是没有改掉。
与其抱怨或者焦虑着,其实,我们更应该按照计划脚踏实地努力。
大学真的并不轻松,只要我们肯上心,离优秀的自己才能靠近一步。
很多人读了四年大学并不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原因在于自己。
勿让以后的自己后悔,虚度不如奋斗,迷茫不如行动,学习永远不晚,不要等到毕业了才懂得珍惜,青春就应该一路汗水,我们在学校学到的一切不是没有用,而是用到的知识在往后的工作生活一点一滴地体现出来。
特别是我所在的学校。普通二本院校,每年两万的学费,对于大多数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是挺有负担的,特别是来自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来说,来到大学,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生活就算是烂透,坏透,没得救,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啊。生活再怎么难都好,你要着手去做啊,不然让你迷茫的,焦急的事只会越来越多。很多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就好像你会遇见怎么样的人,经历怎么样的事,最终该如何离开这个世界,命运全把握我们手里。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求学之路我们为了什么?
努力工作的你我他又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活着。
按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样子活着。
一生过完,遗憾会有,但要对得起自己,还有支持你相信你,给与你期待的人,,你不为自己而活,也要为他们活。
大学生这个群体给国家还有社会转递的精神应该是青春活力,阳光向上的,不是萎萎不振没有理想的低头族。
我们来大学不是每日追剧,打游戏,拿着父母的钱到处玩,我们来大学是为了给我们这短短的一生铺好道路。
未来的道路是光明还是灰暗,取决于你。
所以,你,在干什么?今天,有好好为将来的自己铺路吗?
今晚你会不会为自己加油打气,明天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啊,然后第二天,依然睡到大中午,重复着昨天糟糕透的生活。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