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房子交的钥匙,从4月确定装修公司以来,到现在装修基本告一段落也有半年之久了。回想这半年来的经历还真是感慨良多,已至于我不经意间竟然说出了,今年最后悔的一件事竟然都是发生在这半年装修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考虑房子装修好以后,晾一下味道,一家人就要住进去了,而住进去的时候,二宝也就是6个月内的婴孩,所以装修一定要安全环保,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美观,这是我跟老公定下的基调。基调定下之后,我们就开始寻找装修公司,自己看了两家附近的装修公司,这两家装修公司虽然在附近小区有不少装修客户,但考虑到自己本身对装修材料并不了解,对于这种个体的装修公司的质量还是有不少疑虑。
后来听同一小区的业主,推荐了某互联网装修公司,并且之前已经装过一次,这样一说,给我们增加了不少信任感,这应该就是我们信任的第一步。薛兆丰老师也讲过中间人背书,并且以亲身实例还要再次买单,可以增加信任。
后来我跟老公去样板间看了看,其实也没看出什么,一般样板间都是给人高大上的感觉吧,否则商家提供样板间岂不是砸自己的脚。看完之后,跟设计师(其实相当于销售)沟通了很多,表明自己对环保的重视,而销售表明非常理解,公司就是做品牌的,让我们尽管放心。
现在看来,这些对话,无非是找一个心理安慰,而对于销售而言,说的任何话都只是为了销售而销售,后续产生的一切问题与之前销售的保证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而一旦发生了问题,结果只有自己来担。
我们本着大品牌有保证,再者有邻居推荐,还有装修公司选择的材料都是大品牌,最后选择了这家互联网公司。而后发生的装修事情真真切切让我感觉到了心力交瘁,说好的工期45个工作日,从4月初开始装修,45个工作日最多6月也就装好了。可是从现在来看今天9.21,家里还有一些收尾的工作没有完成,而监理工长软磨硬泡让我在9.13日就签收了竣工单。
工期一拖再拖,拖工期的原因不是工人做事慢,是家里很多时候是没有工人在干活,工人在其它工地,互联网公司不断地在招揽工程,多个工程同时开工,抢占市场,超出工期用超低延期费用来弥补,我家超期3个多月,最后只有1000多元的延期费用。所以商家早已在心里算好了这笔账。
从装修质量来看,也很差强人意,墙面由于分批次粉刷,已至墙面颜色不一,墙面开关处更是凹凸不平。在铺地砖过程中,过门石断裂依旧照铺不误,已至后续重新铺的过程中,误伤临近地砖,厨房台面支撑杆短承重不行等等质量问题。
后来才知道,装修工人基本都是临时工人,日结,基本干完工钱到手,不用承担后续售后,所以造成工人敷衍了事,能凑合就凑合,不注重质量。而最终业主经过一次一次沟通,筋疲力竭,最终对质量妥协。
在这几个月装修过程中,装修涉及的相关人员:设计师、监理、工长沟通不畅,权责不明,材料单下错,材料延期,有改动部分不与业主沟通,最终造成很多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管理问题,对各个环节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确认环节,往往各自行事,最终各方扯皮。
互联网装修公司很少能订制化,一般就是少数套餐,这增大了采购量,从而降低了自己的采购成本,提高了自己的竞争优势。这和美国的好事多,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但是好事多以低价更优质的品牌来服务客户。
互联网装修公司飞速兴起,在自己有采购成本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不注重管理,不注重装修质量,再好的优势也发挥不出来。对客户体验不注重,让业主无耐地妥协再妥协,最终只会铺的摊子越大,消亡的速度也越快。
而在装修过程中,开工之前就已把全款交清,这造成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相当被动。我们也存在很多问题,过于轻信大品牌,大品牌在互联网装修领域并不是大品牌,自己对装修过程不了解,这些信息不对称,也造成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对于装修公司的选择,还应该是选择有成熟经验并且能看到品质的装修公司,如果有大的平台商做担保会更好,千万不要拿着第一次去试错,这个成本有可能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