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原文:封面、目录、序言 2
(2)写心得:
在没有阅读之前,我所知道的数学就是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抽象理性的问题,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就是学公式和方法、练习如何计算这样一些简单片面的数学学习,所以在看到竟然还有关于数学的书时会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内容值得去写一本甚至几本书。在封底中华老师说到“我没有停留在讲解数学知识上而是展现了数学文化,展现了我对数学的理解”,数学就和人一样,如果你只是看表面,而不去深入了解,你又怎么知道是怎样的呢?又怎么发现其不一样的魅力呢?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华老师能自信地说“我就是数学”,因为他认识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数学,深入地了解数学,真正地融入到了数学里。
华应龙,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学处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编、 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
序一,在李校长眼中,“小华”是一个爱读书、善于思考、气场亲和、控制能力强、善于有机融合、富有创新精神等优秀品质的优秀青年教师领导者。李校长对这些文字的评价是精致,“我们每个努力的人都能成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多阅读、多思考、多总结并记录下来,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序二,张梅玲研究员认为这是一本立体感很强且能引人思考的好书,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思考,去感受到教学时的乐趣和巧妙之处,去学习华老师像农民种田那样教书的这份深情,这份智慧。
序三,肖川教授对华应龙老师境界的描述是“在闹市的书斋中,在纯真的心灵上,忙碌又惬意地耕种着。最后,望着碧连天生机勃发的田园,拈花微笑,轻合眼。”看到这个脑海中也有了画面,是那样的惬意又收获满满。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初步了解到了华应龙老师“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听课心语”、“生活感悟”这一教学思路,以及打好基础、辛勤耕耘,最终收获满满的这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