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这本书,总结起来一句话:便宜才是硬道理。
这两个字通常被误解,而且肯定会被误解,因为绝大多数人看待一个观念习惯于用自己的直觉——绝大多数人骨子里就认定便宜不会有好货,而以上过程常常完全未经思考。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在生活时时刻刻都遵守着这样的心里定式。因为来自直觉,所以非常确信,因为非常确信,所以更加强了直觉……看似逻辑相当严谨。
但通过《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这本书,我们会重新理解这个重要的事实:便宜才是硬道理。
即时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丰厚的回报,A股市场鱼龙混杂,发现“价格合理的伟大公司”的难度远远超过寻找“价格被低估的普通公司”。
“The No.1 rule of the game is to stay in the game”。投资这个游戏的第一条规则就是能够玩下去。再好的投资理念都要放到实践中去验证,并且再伟大的投资人,犯错误都是必然的,能否把错误的代价控制到一定风险范围内,在每一个人的投资生涯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通过自身投资经历讲到,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落等方方面面。但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帮我们去触碰到投资的本质?
首先明确,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而言,价值和成长是不可割裂的。
成长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自企业未来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这种投资需要预测未来的远见,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
价值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自企业现有资产,利润和现金流,这种投资需要分析现在,难度相对较小,大多数人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作者把选股要素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并且淡化了时机的重要性,不是因为时机不重要,而是难以把握,于是选股的复杂问题就变成了寻找“便宜的好公司”这个相对简单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行业特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样的行业算好行业?
选股票,一定是先选行业。就像买房子,一定先看社区,社区不行,房子再漂亮也不行。买股票也是,股票本身再好,只要这个行业不好,一样很难涨起来。那么什么样的行业是好行业呢?作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有门槛,有积累,有定价权的行业。
1.作为“门槛”,就是不是谁想进来都可以的。我们知道中国有14亿人,如果某一个行业短期增长很快,利润率很高,就会有一千个人出来山寨你的产品,另外一千个人想比你做的规模更大,然后把成本做得比你低。所以你必须处于一个有门槛的行业:执照,品牌优势,某种技术专利,某种矿产或资源,别人没办法无中生有,而这些,形成了“定价权”。这样有一定的门槛,有一定的定价权的行业,才能把竞争堵在门口,才会有积累。
2.对于“积累”,正如一个年轻人在选择行业的时候,一定是找那种有积累的行业一个道理。比如投资就是一个有积累的行业,一个做过十年的投资人和只做过一年的投资人就是不一样,因为他见过大江大浪,刚从学校出来的小伙子不管多聪明就是没有经验,所以一定要在能够形成“积累”的行业。反而,有的行业因为技术变化快很难有积累。技术每两三年就更新换代一次,这样的企业其实很辛苦,要不要投资更新换代?如果不投,别人超过你,你的品牌就会受损;如果投,投20亿,30亿甚至100亿只能做个两年。技术变化快的行业就是这样辛苦,而像可口可乐,一个配方可以一两百年不变。中国也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可以几百年不变,这种不变的东西,反而能够有积累,他的长期回报更值得期待。
•什么样的公司算“好公司”?
举例来说,对于餐营业而言,回头客多,翻台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对于连锁零售业而言,同店增长高,开店速度快,应收账款低的就是“好公司”;对于制造业而言,规模大,成本低,存货少的就是“好公司”。
可以明确,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里的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做的事自己可以不断重复的事情,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可以不断地跨区域开新店,在全世界成功复制;二是做的事别人不可能复制的事情,具备独占资源,品牌美誉度,专利,技术,寡头垄断地位,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定价权。
需要明确,我们的战略是:“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百舸争流的行业,增长再快也很难找到投资标的,不妨等到行业“内战”结束,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许多人担心胜负已分的行业中买赢家会太迟,其实腾讯,百度,格力,茅台等企业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各自行业的赢家了。但是十年来他们的涨幅依然惊人。
作者相信规律性的东西虽然看起来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却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时空的不同而产生大的差异,虽然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不可能“总是对”,也不一定“马上对”,但这其中的法则和工具都是经过许多成功投资人长期验证的,触及资本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其实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段时间,市场的狂热让人觉得“这次不同了”。作者15年来,就亲身经历过两次市场对价值投资的广泛质疑,一次是1999年纳斯达克泡沫的顶峰,另一次是2013年A股的的创业板热潮。虽然两次质疑间隔了14年,但是其中的相似之处如此之多,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感叹人性的亘古不变。所以作者说:“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但是人性中不变的贪婪和恐惧,总能让那些认为”这次不同了”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只不过是对历史的健忘。”
*什么样的投资人算“好投资人”?
不论巴菲特,索罗斯,还是邓普顿,卡尔伊坎,投资领域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A股的情绪波动非常容易走极端,任何概念和主题,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都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是爆炒之后常是暴跌,因此对于如我这般手脚不快的人来说,“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因而我努力奉行一些简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