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了,高考的倒计时已变成了个位数,莘莘学子将要迎来改变命运的考试。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只是我们另一段精彩人生的起点,不能完全决定我们命运的走向。而我认为国家应该设计一场更重要的考试——为人父母前的考试,这决定这下一代人的命运。
网上有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众说纷纭。有人说一个人在婚姻,职场的失败不能怪罪于原生家庭,是他自己不努力;有的人说原生家庭从根本上决定这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影响着他的一生。但不管怎样,无可否认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影响是非常大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这是纪伯伦的一首探讨子女教育的诗,或许有的人看了心里不那么舒服,但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承认这个事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的确,大多数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却很少人能够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他们总在不经意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是因为他们知道,孩子现在无力反抗,孩子长大了就会忘了,但这却是真真切切地伤害过孩子的心灵。
评判一对父母是否优秀的标准,从来不是他们能给予孩子多少物质上的支持,不是他们能帮助孩子取得多么大的成就,而应该是他们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是否心智健康,是否真切感到来自父母的关怀。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感恩父母,要体谅父母,不随意捣蛋,这没有错;但似乎从来没有人去教育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当父亲。”曾被网友点赞上万遍,不是说我们不应该体谅父母,只是太多的父母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行为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作为孩子的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模仿着父母的行为,无论是父母的行为好与不好,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并很大可能会复制给下一代的童年,这样不断传递下去,难以停止。
或许设立这样一场考试,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起码可以给部分人敲一个警钟: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本就应被尊重,只有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再去为人父母,才是真正的对孩子人生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