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事不关己,请不要轻易说出感同身受
事不关己最浅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路上经历了洒水车爱的“洗礼”,发生在别人身上,是笑谈,发生在自己身上,是灾难。
事不关己,最多体现在对一件事情的反应和情绪上,因为不是自己的事情,所以可以云淡风轻高人风度尽显的说一句“多大点事儿”。
甚至可能同一个人,不同时期,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都是完全不同的心态。比如上学时期,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无法融入,被质疑被挑剔,可能真的觉得天塌地陷,可是在大学仍然无法融入的时候,就很淡定了,之多不过是玩笑一句自己“独树一帜”,更多的情绪可能就没有了。
这种不同,也许不仅仅是因为成长成熟(哦,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习惯了),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一个人心态和内心情感给出的反馈差异 在别人身上发生,我们内心环境是安全的,除非是特别恶劣的事件会触动人内心深处划得那条关于安全的红线,否则大脑最先反馈给我们的情绪一定在这个安全的环境中产生的较为平缓的情绪,也更容易让人看到美好的一面,淋了洒水车,可能第一反应并未关注其他,反而映像出整体画面多好笑啊这种情绪。
荒唐吗,可这是大多数人的正常情绪。
可是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会很容易触碰到内心的安全线,关注点一定在自己的得失上,因此关注的重心就在:淋水→衣服湿了→好倒霉→烦躁、难受。
我总觉得,所谓的感同身受,是一个最大的情感骗局
很多人说感同身受,甚至有时候关心你的人会说看到你难受他们会更难受,姑且不论这个相对论调该如何比较,但是,一般来说的感同身受,在我看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因为事不关己,所以哪怕真的是礼貌性的或者自身同情心泛滥,也很难完全体验到当事人的心态。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总觉得大家都在说自己,议论自己,因此精神敏感到会情绪波动较大,受到应激反应就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膨胀的负面情绪让他行为失常,亲人甚至担心的放弃家中的事情陪着她,带她看医生。
旁观人说,看着就难受,好心疼她。家人也一直小心翼翼的对待,说话都要斟酌再三,唯恐伤害到他。
不过我的情绪一直很稳,稳稳地跟她说没事,正常的去沟通交流。
心狠吗?大概吧。
我经历这种阶段,初中,心态不成熟的时候,很老生常谈的因为成绩的关系不讨喜。所以经历过那段时期后,在我看来,所谓感同身受,是最大的情感骗局,因为一个人永远也无法完完全全站在另一个人的立场和心灵角度,去面对问题。
当时的我需要的是理解,和正常人的待遇,最终得到的是防备、不信任和隐隐表现的“你神经有问题我不跟你一般见识”的态度。
难受吗?肯定啊,你撕心裂肺的痛苦,是别人眼里的不懂事。
我妈妈也很心疼很难受啊,可能比我更难受,所以她在“感同身受”下开始紧迫盯人,唯恐出事,一度让我濒临崩溃。
所以我也曾经试图把自己和整个世界割裂开,努力让自己情感孤立的存在。哦,可以说是自私。
最终时过境迁后才能慢慢的去淡化,去试着重新接纳那些已经陌生的情绪。
现在回头去看的时候,也知道所有人都没错,只能说因为天然的立场不同所以选择不同。
所以从那以后,不在同一立场的人,我很难认可他所谓的感同身受,因为很难达到。你可以拿出你的同情和爱心,去不考虑其他因素的给与帮助,但未必是能够与他感受相同。
所以,如果事不关己,请不要轻易言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