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去,反正我不去!”女儿哇哇大哭大吼着。我冷冷地说:“哭是没有用的,既然不愿意好好学习写作业,你就去捡破烂挣钱吧。“我不去。”女儿继续哭道。“哭没有用的,必须得走。”我坚定且冷酷地说。
我从家里搜出在宜家家居买东西用过的一个大化纤袋子,正好装瓶瓶罐罐等破烂。刚刚开始时候,女儿特别扭捏,就是不愿意去捡垃圾。我告诉她:“我是认真的。你必须捡垃圾,捡够满满一袋子,还要卖5元钱才能回家。”女儿说:“捡够一袋子是吗?”看见垃圾桶外面有两个泡沫箱,其中一个箱子里有个烂掉的水龙头。女儿说:“这个可以卖钱吗?”实话说,我也不知道。我说:“先捡着吧。”女儿扔进去两个泡沫箱,得意地说:“你看,一下子快满了吧?”我打击了一下她:“还得看卖不卖得够钱。”开始动手捡了第一下,女儿慢慢就开始接受捡破烂这件事实了。
她始终不愿意在小区大垃圾桶里翻找合适的垃圾,只愿意看垃圾桶外面的垃圾,慢慢地找了几个瓶子。小区转了一圈,没有捡到什么。我们去到清河中间,沿街捡破烂,走到废品回收的地方。我们把捡到的矿泉水瓶和水龙头卖出去了,得了一元钱。我让豆豆咨询了一下,原来空矿泉水瓶5分钱一个,纸箱壳也是可以的,多少钱我没有听清楚。于是,我问豆豆:“你打算去哪里捡破烂?捡破烂也是需要思考的。”豆豆说:“我不知道。”我说:“要捡废纸盒,就需要去小区的垃圾站;要捡矿泉水瓶,就要去人流比较多的地方。比如,小公园、地铁口。”豆豆决定去小公园。
中午11点左右,5月底的太阳也开始热辣了起来。我们没有带防晒设备,还好我是长衣长裤。我们沿着路往前走,每路过一个垃圾桶,豆豆就去里面瞅一眼,看看是否有矿泉水瓶。我们彼此的情绪都在认真捡破烂的过程中消散了。我给女儿讲了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故事,讲她小时候被老师批评的作文:理想是捡破烂。但她最后依旧喜欢捡各种东西回家:漂亮的鹅卵石,造型奇特的树根;后来跟男朋友荷西在撒哈拉沙漠,捡骆驼头骨等。
我们一路朝着永泰庄走去,路边的垃圾篓,公共自行车篓子,被人四处乱扔的垃圾,豆豆都会瞅一眼,偶尔捡到一个。半个小时快过去了,都没有捡到10个矿泉水瓶。路过一个小区门口,正好有一张桌子,底下都是矿泉水瓶。我建议女儿可以去问问,这些瓶子他们是否要,可否给她。女儿很勇敢地问了,结果大家给了她好几个,她开心极了。旁人问:“你们这是环保小卫士吗?回收可回收垃圾。”我回答:“不是,她是在体验勤工俭学。”叔叔阿姨于是一片赞叹,女儿就在这赞叹声中,快乐地把瓶子踩扁了扔进袋子里。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一个本想惩罚女儿的行动,竟然意外收到了赞美。
快一个小时了,我们得往回走,女儿建议换一条路。我同意了。我们一路走过去,想捡到一个瓶子,都特别不容易。女儿说:“口渴了,特别想喝水。”我说:“没法买。”女儿说:“你没有带手机吗?”我说:“带了,但我不会给你买。你现在手头的钱有1元了,买不了。你用自己的钱去买水喝吧。”女儿只好不喊口渴了,加快了捡瓶子的步伐,也越来越习惯捡垃圾了。每个垃圾桶都会去看看。在一个商场附近,人流很大,她一下子捡到了很多瓶子,还有一个推销的叔叔给了她三四个瓶子,她开心极了。看着快满的大袋子,她非常有成就感。
快到出发的地方了,我问:“旁边还有一个你常去的公园,你去吗?”豆豆说:“去吧。”于是,我们去了,我站在阴凉的地方,她提着袋子,搜索着每个垃圾桶。最后在一个常常有人玩牌的地方,见到了五六个矿泉水瓶,女儿非常满意地笑了。我哭笑不得,没想到女儿还能找到这么多的快乐。看来,快乐与否,真的与有钱与否没有关系啊。我忍不住开始说教了:“你有想过过,为什么这个地方的水瓶多吗?如果你想下次捡瓶子又多又快,该怎么做?每一个事情,都值得总结经验,优化流程的。”女儿没有搭理我的说教,继续捡瓶子去了。
一个巨大的化纤袋,快被瓶子装满了,我们决定往回走。返程路上,女儿还是继续捡垃圾,一个垃圾桶一个垃圾桶地看,而且还捡得乐此不疲。我也又累又渴,都快散架了。等我们快到废品回收站,袋子已经快装不下了,此时也离我们开始捡破烂有2小时20分钟了。女儿盯着收破烂的叔叔数瓶子,最后算出来,得了2.5元,加上前面的1元,一共挣了3.5元。我对女儿说:“你所有拥有的钱里,只有这3.5元是你靠自己的能力挣回来的。其中的快乐和辛苦,你自己好好体会。”女儿拿着3.5元开开心心回家了,我则浑身散了架,脚疼,疲惫不堪。
我想起了卢梭所说的话,大致意思是:“孩子们看不见离他们很遥远的未来,他们只关心当下,关心眼下跟他们相关的现实。所有的规划和对未来的担忧,不是孩子们会思考的。”从这件捡破烂事情,从女儿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话。多少年以后,等到孩子再回想起来这次捡破烂,她想起的是快乐——捡到瓶子的快乐,挣到3.5元钱的快乐吗?还是说,她会记得捡破烂时晒着烈日,忍着口渴走了2.5个小时的辛苦呢?我不知道。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里,有这么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我曾经把这句话告诉了女儿,不知今天的捡破烂经历,她是否还记得要给自己预留未来的选择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