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是出自余华的《活着》。当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读完这本书时,竟一时语塞,我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福贵从刚开始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肆意的挥霍着祖上留下来的家产,到家产败光一贫如洗,气死自己的父亲,悔不当初,这个时候的福贵醒悟了,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不料母亲生病去请医生看病时半路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后来又被解放军俘虏,几经周折回到家乡后,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了,妻子家珍含辛茹苦把一双儿女拉扯大,但女儿在一次高烧后不幸变成了哑巴。福贵虽然心中愧疚但仍有一丝温情,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
殊不知,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上演。家珍因为患有软骨病干不了重活而多次自责自己,她怕加重了福贵的压力;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福贵不敢告诉妻子家珍,独自一人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痛苦,而可怜的家珍最终还是知道了;女儿凤霞与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在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被病魔带走了;二喜在工地干活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留下可怜的苦根;外孙苦根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苦根因发烧无法跟随福贵下地,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福贵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晚年只能同一头老牛度过。生命里难得的一丝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但福贵依旧没有放弃,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
对于人为什么而活?我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思考过,也都有自己的定义。当然,我也不例外,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苦难,有的人选择去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这反应出来的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要让人们经历这么多苦难?现在我明白了,是想要让人们从苦难中成长,更加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因为经历过,所以很珍惜。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作者余华在韩文版自序中这样解释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福贵的一生,更是人的一生。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活着》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