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温度的母亲——《妈妈的心灵课》
“妈妈应该怎么做?”许多女性在面临第一次分娩时,都会有这样的焦虑。我们的父母教会我们走路、牙牙学语;老师教我们文化;领导分配的工作,有老师傅带领,过去的文案参考,可是,作为一个母亲,却没有任何人,任何课程教我们该做些什么,这真是太可怕了!
我仍然清晰的记得第一次抱着儿子时的手足无措。他是这么小,这么软,闭着眼睛,仿佛一个肉团。我紧张的抱着,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将他碰坏。这个小生命,从此就和我的生命紧紧绑在一起,他的人生由我来开启,我该怎么做?大家都以为孩子一生下来,妈妈自然就爱了,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事实不是这样的。大部分女性都和我一样无所适从。所以,我们的第一选择就是各种育儿书籍。
这样的书真的是太多了。孙瑞雪说要给孩子自由,不限制孩子吃饭的时间,《育儿百科》却建议定时定量喂养;今天看到说要和孩子一起睡觉,给孩子安全感,明天就又看到说从小就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睡觉,培养独立性;传统医学建议哺乳到一岁,现代理论又建议一直喂养到孩子自己不想吃……如此这般种种互相对立的方法,之前从未听闻,现在也无法论证,刹那之间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让初为人母的我更加不知所措。如果上论坛咨询别人,感受到的更是一百万点的暴击。你还在为要不要定时哺乳而纠结时,人家的宝宝3个月就能喊妈妈,6个月看绘本,12个月可以简单的双语交流,在网络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天才宝宝和超人妈妈。
可是,《妈妈的心灵课》告诉我们:“育儿细节的建议和书籍到处都是,有时反而让妈妈们感到混乱和困惑。我只想帮妈妈们了解宝宝是什么样的,让她们看到养育中都发生了些什么。妈妈们对这些事情知道得越多,她们就越敢于信赖自己的判断。只有当妈妈相信自己的判断时,她才做到最好。”
是的,究竟要不要定时喂养不重要;是否独自睡觉也不重要;甚至宝宝是要穿多还是穿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妈妈相信自己的判断。
“能在育儿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对妈妈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经验,这能让妈妈探索到自己身上那种母性的全貌。”记得当我的儿子出生时,非常的乖,可以在摇篮里睡一整天,不哭也不闹。我想抱抱他,我的妈妈总是说:“不要抱,抱习惯了就放不下来。”所以,即使我看到他醒了,很无聊茫然的看天花板,也不敢凑近他和他互动。
在他添加辅食时,常常在吃完一碗饭后,还张着嘴想要。我想再给他喂一点,妈妈总是拦着我:“吃多了不消化。”于是我只有抱着他,任他哭一会。
在他不肯一个人睡觉的时候,我却想训练他独自睡觉,以至于自己心如刀绞,也没有将他抱到身边。
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我不相信自己的感觉。我相信妈妈的经验,相信书里的理论,唯独不相信自己。
“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靠的是他们在童年时期一点一滴的积累,而这种人类健康的基础,又是靠妈妈在婴儿最初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建立起来的。”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布猴实验:为刚出生的猴子提供两个“妈妈”,一个是有奶瓶的“铁丝妈妈”;另一个则是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实验中发现,小猴子会在“铁丝妈妈”那里吃奶,但是马上会回到“绒布妈妈”那里,受到惊吓时,也会紧紧抱着“绒布妈妈”。这些猴子长大后,无法和其他猴子和平共处,当它们当了母猴时,也无法照顾好自己的幼猴。由此,心理学家证实:母亲对于婴儿,绝不仅仅是食物的提供者,更重要的是母亲提供的安慰与保护。“宝宝需要的是妈妈这个‘本人’,而不是一个优异的养育工作者”。
听起来,妈妈们又要开始焦虑了:“万一自己忽略了什么,导致了孩子缺失什么,那该怎么办?”在书里,温尼科特给出了答案:“宝宝的成长和发展并不取决于你,也不会完全依赖你。每个宝宝都具有他自己的一种发展潜能,他们鲜活而独特,绝对不能被一视同仁或一成不变地对待……你不需要教一个水仙花球茎如何成长为一株水仙花。只需要提供给它合适的土壤和养料,其余的顺其自然,因为水仙花的生命就蕴藏在球茎之中。”是的,我们只需要将宝宝当做一个独立的人,陪伴他,爱他,享受和他在一起的快乐,他自己就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所以,对于我这样一个十岁男孩的妈妈,读这本书仍然深受启发。初为人母的心情,如同那首歌:“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但愿你的每一个梦,都不会落空。”可是:“好的父母并不想让孩子盲目的崇拜他们。他们容忍着被孩子极端的理想化和憎恨,好的父母都努力帮助孩子去认识清楚父母的真实状态,他们期盼有一天孩子能自己发现其实父母也只是普通人,就像他们本来那样,根本就不是什么都能办得到。……帮助孩子进入幻灭过程是父母养育任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是的,我最亲爱的宝贝,尽管我为你唱着“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作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触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但我并不是真的能够做到。我也无法为你买下每一把枪,每一个车模,可是,我仍然爱你。当你失望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哭泣的时候,我都在你的身边,稳稳的陪着你,做一个有温度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