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升起的一刻,就注定有落下的一幕。但凡事物都是如此,这是规律,你我都无法违背。一个王朝同样如此,在崛起的那一天,就注定了有谢幕的那一刻。
现在,即将谢幕的是商王朝。它已经在中国这个舞台上相爱相杀,表演了五百多年。
或许是时间太长久了,商人渐渐忘却了当初的自己。这个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王朝,在财富和权力的不断侵蚀下,失去了它最初的模样,变得腐朽不堪。到了商纣王时期,商王朝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摇摇欲坠。
不幸的是,此时上天又给他们派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一个足以令他们覆灭的对手。它强劲,富有朝气,一如当初的商祖先。
没错,它就是周部落,后来周王朝的建立者。
周人,源于后稷。后稷,姬姓,名弃,他的特长善于种植各类农作物,曾出任尧、舜时期及夏代的农官,很有美德。后来,世道衰微,子孙失其官而流落于戎狄之间。到了商代,周人逐渐在今天的陕西中西部一带扎根。接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的势力开始呈直线形上升,尤其是到了周文王(姬)昌时代,竟然发展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
当然,商人的眼睛不瞎,他们也看到了周人的势力发展太过迅猛,也在想办法打补丁,消除这个bug。
于是,一系列阻止周人发展的补丁出台了:杀了周文王的父亲季历;扣押周文王;嫁妹和亲(帝乙归妹)等等。
然而,软硬兼施,办法用尽,周人的势力还是不断坐大,最终大到可以和商王朝叫板了。
周人为什么能不断坐大?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部落首领连续几代都很贤明,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都非常懂得管理,尤其是周文王,情商和智商都超乎寻常,管理水平超一流。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个小故事。
曾经有两个诸侯国,虞国和芮(ruì,音瑞)国发生了矛盾,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闹得不可开交。
既然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找个人仲裁一下吧!
两国的人一致认为周文王很公道,就跑去让他进行仲裁。可是,等到他们来到周地时,彻底傻眼了,只见周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一片和谐。两国的人惭愧得要死,恨不得挖个地洞,一钻了事。
我所争的,正是周人感到羞耻的,我还去见什么周文王啊!去了,只是自取其辱而已。(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
结果,两国的人没见到周文王,就自行化解矛盾,礼让而回。其他诸侯听说这件事后,对周文王愈加信服。
就这样,光芒万丈的周文王像个强力吸尘器,为周人吸粉无数,许多部落纷纷跑来向他表白,表示愿意跟他混。
第二个原因是周人善种农作物。周人的老祖宗后稷是职业干这个的,且极具天赋,子承父业,周人一辈接着一辈继承研究,最终形成了特有的部落优势。
今天,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大家对此或许并没有多大感觉,但是在以前,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说白了,一个人只有养活了自己,活下来,才有资格争这争那,要不然一切都是空气。
当然,这些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是商纣王自己不争气,死命折腾,拼命给对手送分。
到了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姬)发上台以后,周人的灭商行动正式开始了。
周武王先是搞了个孟津观兵,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军事阅兵,同时放出消息要伐纣灭商。
据说当时收到消息赶来参加观兵大会的诸侯部落就有八百多个,我们暂且不管这个数字准不准,但是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一点,周人的拥护者确实很多。
也许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拥有超多粉丝的周武王虚晃一枪,在半路上打道回府了。
直到两年以后,他才再次出兵。牧野一战,商军倒戈,商纣王被迫在鹿台自焚而死。
商朝就此灭亡。
随后,周人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一带),历史上称之西周或宗周。
或许有人会认为,如今大事已定,接下来就会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生活从来都是不易的。现实会残酷地告诉你,还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你处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