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到底是什么?它是一门语言,不是一个考试。”
她早晨起来拉开门,站在我面前说:Good morning,mum.I have a good sleep.I’m hungry.这是2岁7个月的cherry开启的新的一天,她每天的语言输出中英文和中文占比已经不相上下。
到我写完这篇文章,cheryy刚刚两岁8个月,最近变成了单语娃——基本只用英语输出。
我也曾就这种情况咨询过前辈们,她们说双语娃会有一段时间大量的输出英文,就好像不说就憋得难受,过了这段时间她就会中英自由切换了,周围是中文环境,不必担心她的中文。
从不会说话的婴儿到中英文自由切换,我们用了2年2个月的时间。
有人夸她是牛娃,也有人说我很牛,其实我知道,自己是个英语渣,我能做到的,是每一位学过英语的家长都能做到的。如果非要说我做了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就是“特别能坚持”。
我用了5个W来梳理一下这两年两个月的英语启蒙,给自己做个记录。
01谁来和孩子做英语启蒙
英语启蒙这件事现在是全家总动员,开始的时候以我为主,爸爸为辅,现在爸爸做的已经超过我了,尤其在孩子大量英语输出以后,爸爸非常积极地去主动找各种资源。
孩子喜欢动物,他去动物园的时候拍下了各种动物的英文介绍,也下载了很多BBC的英文纪录片,自己先看,经常告诉我,我给芮芮又攒了什么什么纪录片,特别好。如果是他带娃的时候,音频播放器也会随身带着,有时间就播放。
孩子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更喜欢听我读书。我只要有时间就带着她读书,这本不喜欢还有那本,读的不喜欢还有唱的,唱的不喜欢还有动手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出门的时候背包里也是书。
她很喜欢让我盘腿坐着,她坐在我的腿上,我环抱着她,她背靠着我,安静地听我读书。
我看过周围的双语娃案例,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主来做启蒙,英语启蒙这件事,交给机构不太靠谱。
02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做了很多,如果要概括,一句话足够:持续地理解性输入。
持续这事好理解,就是坚持不断地做下去,从孩子5个月开始,我们基本上是每一天都做到了输入,如果是工作日,输入量2个小时左右;如果是休息日,输入量4个小时左右。
这些输入都是什么内容呢?以书为主,以音频为辅,2岁以后加上经常的单次15分钟视频。目前我们带着她读完了海尼曼的GK-G2,读完了牛津树1-9,读到了RAZ的G级,读完了零零散散的上百本绘本,带着她听了很多很多的音频,看了一些动画视频。
我带着她亲子共读的这两年时间里,读过的英语量超过了我人生之前所有英语朗读的总和,发音也得到了周围人的进步认可。
说到这里,还要说一下我的自鸡。
从孩子出生起,我报了3个线上英语班和流利说,流利说用了一年,学到了level 6,明显纠正了我的一部分发音。线上的英语班说是成人的教育,其实都是教育成人怎么带孩子英语启蒙的,这些课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我还去研究了一些成功案例,看了一些书,做了一些笔记。感觉带孩子做英语启蒙就像一个项目,先调研看看这个市场(别人家的孩子)是什么样,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自己家的娃),最后出一份规划让自己的项目落地实施。
cherry的语言爆发是从2岁多的时候,我持续做了120天的输出记录,从单词到词组到句子,直到现在全英文输出以后难以再用文字记录。
03我们怎么做的
简单说一句带娃读书,很简单,做到可持续性输入,尤其非母语,还是有点困难的,特别是对一个认知还在进化的孩子。
我们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演示”,名词去找实物,实物没有看图片,通过反复地强调和指认让她对应语言和物体。
动词则是边做边说,在孩子10个月的时候,每次表演《from head to toe》这本书她都哈哈笑,很多动词就是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学会。她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我经常把她放在大床的围栏里,我在旁边的爬行垫上大施拳脚,夸张地做各种动作,用夸张地语气强调每个动作的语言。包括亲子共读的时候,遇到新的动作,我也会边读书边做相应的动作。到她自己读(背)书的时候,她说着这句话,同时做相应的动作。
至于形容词,我们也尽可能地形象地展示,比如,有一次说到hot和cold,我们从冰箱里找了一听可乐,又拿了一瓷杯的热水,先是摸可乐边做感觉冷的动作边说cold,摸瓷杯边做感觉热的动作边说hot,然后让她轻轻快速地摸可乐和瓷杯,同时说这两个词,她非常高兴,对于这样的表演每次都回应笑哈哈。
她除了小宝宝的时候喜欢点读笔的音效,后来读较长(1000个单词以上)的图书都不太喜欢用点读笔。我给她读书,会和她互动,会跟着她的节奏走,会给她随时表演。虽然我没有问,但是从她的表现来看,她对于听我读书应该是种很愉悦的体验。
有时读完书睡觉关灯,她会很生气地要求继续读,有一次着急打了我,一定要求再读一遍。
在通过以上这些“演示”让她理解了图书内容的涵义,再通过大量的播放已经读过的图书音频强化,基本就是我们做的启蒙概括了。
04我们在哪儿做的
她出生的第一年,父母帮助照看。孩子刚刚过完一岁生日就赶上了疫情,我居家办公,随后父母回了老家。
从孩子1岁开始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在带,其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我自己带她。疫情刚刚缓和,她1岁4个月的时候,我把她送进了单位旁边的托班,每天上下班带着她,往返路程超过1个小时。
路上的时间我给孩子放各种音频,也全靠各种音频才挨过了北京上下班的路上高峰拥堵。
她吃饭的时候我读书,她玩过玩具我读书,她醒了我读书,她睡前我读书,我们家的书到处都是,孩子经常在晚上睡觉前点名要抱着某本书。
只要我们和她在一起,要么我们做事她听音频,要么我们有时间给她读书,随时随地输入。耳朵空闲放音频,注意力空闲就读书。
05我们为什么这么做
对于cherry现在的表现,我们并没有预期的目标设定,完全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月我带她去动物园,她边骑车边嘟囔英语,旁边的一位阿姨问我,这个小姑娘是在说英文吗?真好听。她又问了我,是不是想让孩子以后出国?我自己是不是从国外回来的?除了第一个问题,其他的回答都是否。
我们真的没有这些目标,但也不是没有目标。
带领孩子英语启蒙的路上,我经常会有挫败感。
我,一个一次性过了大学英语六级的人,给一个1岁多的孩子读书,要经常查单词.
尤其现在,她的英语口语水平已经超过了我们,把我们两个学了几十年英语的硕士(非英语专业)拍在了沙滩上,我经常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从开始学习英语,就是在为应试做准备,为了分数做准备。
我们是把英语当成一门学科而学。
而cherry,她是把英语当成一门语言,当作一个可以对外沟通交流的工具。她把英语当作获取信息知识的工具。
我们对英语的每一次接触,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
她对英语的每一次接触,都是为了提高理解掌握这门语言的能力。
我们学习英语,考试考什么,我们学什么。
她学习英语,英语怎么用,她就怎么学。
我们学习英语,用的是应试的“死记硬背”方法。
她学习英语,用的是母语“听说读写”可理解性输入方法。
如果真要说有目标,那我们的目标是:
希望cherry的英语能够做为一门语言真正的价值而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