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玉街行·秋日怀旧》赏析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微风,似一层一层的波浪,一拨一拨地袭来,黄叶纷纷扬扬,随风飘洒,那零落的花瓣安静地躺在冰冷的台阶上,任由微风带走残存的余香。夜空开阔,月光明朗,一泻千里,而人影却模糊,面容惆怅,无奈,只能倚楼发呆,不禁叹息。这一刻,时间似乎停止,只有一丝一丝的寒意才让人醒悟: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
不醒还好,醒了只见周遭静悄悄,“人面不知何去”。无端,在寒意加月光的撩惹下,眼里涩涩的泪水已经泛着淡淡银光。现在才明白,就算没有酒也已醉了,因为愁肠已断,无从感受酒的魅力,是愁绪的沉醉,亦是思念的沉醉,令我如此神情恍惚。点点淡淡的星光像是仅有的欣慰,拖着躯干,摇回房间,推门,点灯,躺下,看着明灭隐现的灯火,出神。目光游离,寒毛翕动,眉头紧锁,心,跑哪去了呢?
“纷纷坠叶飘香砌”给人一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的感觉,落叶与残香交织着,愁绪也与思念交织着,空气里氤氲着一股缠绵的味道。
上阕描写了一幅空旷寂静的秋夜飘香图,从“坠叶”到“香砌”,由高而下,由视觉到嗅觉,由动态到静态,忧伤而淡雅的情感由此而生,似乎很伤感,又似乎很惬意,伤感的是人,惬意的是景。既然夜是“寂静”的,那么“寒声”又从何而来呢?不觉想到“鸟鸣山更幽”,正是有了“寒声”,“寂静”才更有味道,不是空虚,而是有一种寒意相随,既是温度的寒,也是感觉的寒,情景交融。
都说“高楼明月”的意象最适合表达思念之情,在此词中,这两个意象各成一句,分开而独自构成一番场景,合成而共同构成更广阔的天地。在“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中,“玉楼”与“珠帘”相互映衬,虽无女子的描写,却已然出现女子的形象,再加上幕布般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使这个女子多了几分优雅。接着,在“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中,既有“澄江散静如练”的舒畅大气,也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无奈凄凉,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一轮月亮承载了多少无法描述的情感,无法衡量,却可以细细品味。虽然“高楼”与“明月”这两个意象不在一句之中,但也精妙地表达了思念孤独之感,同时,给人一种更广阔,更深远的意境。此大概就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有我之境”吧。
下阕开门见山,直说“愁肠已断无由醉”,一个“愁”字点破上阕所氤氲的氛围,敢言“酒未到,先成泪”,而不是借酒成泪,毫不顾忌地以“无醉泪”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情。之前的情感得到释放,以泪水的形式爆发,然而爆发之后是更迷茫的愁情,漫漫长夜,只有“残灯”相伴,“孤眠”的滋味实在难受。在“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中,又出现与“愁”相照应的“孤”字,似乎是解释了原因,又好像是无奈的结果,不管怎样,都在直接描写孤独的状态,淋漓尽致。“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不免让我想到易安居士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心头,却上眉头”,愁情不会莫名消失,就算强迫自己忘记,它又会自觉地表现在你的面容和行为中,正是“无计相回避”,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在月光下,一串坠叶,满鼻幽香,是破败的,也是惬意的。
在心坎上,一肠愁绪,满腔柔情,是孤独的,也是优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