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用千元机了?简言之三大原因:“钱多了,货贱了,人油了”。
作者:笔点酷玩,做最酷的产品体验师
第一大原因“钱多了”——虽然工资涨得不多,但人们比以往更愿意花钱了,这就是经济学家常提到的“消费升级”。
再细点讲,就是消费者比以前跟愿意付出更多的票子去换取产品附加价值,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拘泥于产品本身。换句话说,人们对产品的体验、品牌效应、便利性,甚至产品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愉悦感更加看重(类似于“喜欢就要买”)放到手机产品上看则是一款手机不仅要便宜,配置、颜值、功能体验都要好,如此这般,仅仅提供基础性价比千元机型开始满足不了大部分人需求,相反打着“性价比旗舰”旗号的手机才开始受宠。而买东西总免不了攀比,你买的好我也跟风增加购机预算。
第二大原因“货贱了”——收入增加了,千元的定位变得比以前更低,更不值钱。
这个道理比较好懂,其实“货贱了”的根本原因是“物价涨了、工资涨了、钱不值钱了”。
还记得三五年前各大运营商用流量资费套餐赠送手机的方式来“抛货底”,把那些落伍的机型用廉价的方式卖给四十岁以上年龄段、比较贪便宜的、刚刚接触智能手机消费群体;如今这一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因为大爷大妈们也开始觉得手机怎么也得买个千余元的,几百块的过气款几乎无人问津。而放到年轻群体中,千元机也就平庸多了。其实我还想提一嘴,这两年手机涨价并不夸张,可以说还保持着平价,如果遭遇类似“高通提高授权费”等让手机制造成本提高的因素,可能千元机的在机友心中地位还要继续下降。
第三大原因“人油了”——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大数据的拉风操作,对电子消费产品领域“保持陌生”的人群将会进一步缩小。
换句话说,消费者更聪明了。比起以往厂商做个广告、找些大V随随便便忽悠一下消费者就能成功的时代,这两年消费者的“购物商”、价值观,乃至审美观念都有了大幅进步,侥幸糊弄用户的厂家屡屡遭遇挫败,不成熟的产品会遭到冷遇,就连推出个千元机,被机友挑三拣四慧眼洞穿鸡肋之处也是常有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要想用千元成本做出让消费者完全满意的机型是很难的事情,与其这样费劲,还不如在千元机上实行“比友商稍好一些就够”的策略(比如荣耀8X、魅族X8、OV的K1和Z3),把主要精力放在高档、高端旗舰机型的创新设计和研发之上(比如OV今年推出的Find X和NEX)。事实上,2018年2000元价位段已经成为新的分水岭,购机人群越来越容易接受1500左右的机型。
总之,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手机厂商将会越来越重视老少爷们的真实购机需求,比起前些年的市场状态,人们更愿意购买贵一些的手机,反而是一件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好事儿。当然,不管你的审美提高了多少,请保持勤俭,花多少钱,一定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