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爱 感恩相伴
【大拇指书法每日一学】——小楷的风格类型极其美感层次
小楷的风格类型极其美感层次———(因为它和我们所学硬笔正楷有着特别紧密的联系,所以金蜗牛老师特意做了本次系统性梳理,内容知识量偏多。)
小楷创作虽与实用的抄写具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这并不影响其审美与表现的功能。这一点,我们已经从小楷近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得到证实。为便于读者理解并学习小楷,我们有必要对小楷书的风格形式及其美感层次作一简单归类。
(一) 工稳匀称型
每一种书体的产生与发展,既与实用的需要相关联,又在书法家们的不断创作中趋向丰富与多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小楷书比其他字体更具实用性,这是小楷书形体娇小、书写方便、容易认读的缘故。
在小楷产生之前,篆、隶、章草已然存在。篆书虽点画清晰,但屈曲盘绕,弧线较多,书写无法快捷。隶书笔画较篆书方便简单,但横捺笔势甚长,且须以燕尾收笔,不省时间,而其间架多方或扁,虽以折代转(篆书)的动作增多,但折角多直,角度少灵活多变的弹性。章草点画连带,结构简省,但缺少规范性,不易认读。小楷书快捷不如章草,但与篆隶相比,动作简单,笔画短促,而认读比其他书体更为方便。
正由于小楷的这些先天特性,故后来的印刷用字基本以小楷为蓝本,甚至朝廷取仕的科举考试,也要求应考者以恭楷答卷,足可见小楷书在日常生活中的特殊价值与作用。
然而,小楷书的极致端正,虽然在实用的领域里被认为是一种必需,但它与艺术创作的风格建树,毕竟有相矛盾之处。故历史上的小楷书家,尽管许多在科举路上一路『恭楷』而来,但最后大都还是以自家面目行世。
小楷史上风格较为工稳匀称的作品较多,除了大量隋唐抄经之外,名家小楷也占有一定比例,以元赵孟頫小楷、明文徵明小楷最具代表性。由于这类小楷点画精致,间架匀称,大小一致,具有标准、规范的特点,而为小楷爱好者们所喜爱,并成为人们学习小楷书的基础范本。
从『馆阁体』小楷的极度平正与规则,到唐人经生们的千篇一律,再到文徵明、赵孟.等带有一定风格与格调的平和精致,是小楷工稳一路美感的递进。傅山《霜红龛集》曾曰:『写字之妙,亦不过一正,然正不是板,不是死,只是古法。』
显然,傅山所说的『正』,绝不是『馆阁体』一类的刻板,结合其书法创作及其他书论,也不应是赵孟頫、文徵明一类的平和精致,倒是与孙过庭所言之『复归平正』(即险绝之后的平正)相一致。但正如孙氏所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平正应该是个最基本的基础,焉有不能平正而能险绝者耶?而『复归平正』之平正,正是傅山所言之『古法』。
(二) 清奇峻拔型
小楷之奇,亦便是孙过庭所谓之险绝。行草书之险绝,除却单字之聚散疏密多有虚实之变外,线条点画之势的连带动感亦为其表现方式。小楷几无连带可能,故其结字之开合虚实及字形之大小、倚正的变化,便是由平正向险绝迈进的一步。但险绝又是一个值域比较宽阔的感觉,过于强调虚实,或过于强调倚侧,极易奇而生怪。形式变得突兀、生僻、坳峭,以致不近情理、荒率不经。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楷书,便有此感,故结字之险绝,当以清奇为目标,才能见出品位与格调。
奇而能清,一方面须在变化的结构中把握虚实对比的度,即对比具有协调感,另一方面也须有坚劲清健的用笔支撑,以使线条不致混浊。历代名家小楷中,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杨维桢《周上卿墓志铭》、黄道周《孝经》等可谓代表作,而南北朝时期的一些民间写经,因为字法中尚存一定隶意,结构多随意变化,用笔又清劲简洁,故与名家小楷不相伯仲,如《佛说净饭王般涅盘经并洗浴温室经》,结字疏密有致,展促有度,《佛经残卷》则峻利奇伟,庄严灵和。
(三) 静和典雅型
如果我们把文徵明、赵孟.小楷视作既见功力又具一定个性的范式,那么,王羲之、虞世南、王宠等小楷则在功力、个性之上更见典雅、宁静的美感。我们通常所谓之『古典』,正是这类形式。何以文徵明、赵孟頫不及王羲之、虞世南等古典?在其用笔尖锋多,提按过于分明,粗细反差大,结字多定式,少空灵之感。也即是说,文徵明、赵孟頫之形式,一眼见底,少了那份能让人反复回味的感觉。
王羲之、虞世南、王宠等小楷则不同,乍看去他们的线条粗细一致,结字平淡,形式不及文徵明、赵孟頫丰富,但这看似粗细一致的线条,却含蓄蕴藉,刚柔相济,结构也平中寓奇,富有韵味,字与字之间顶接恰到好处,与一字一格式的安排迥然有别。
(四) 天然古淡型
小楷能见古淡之质者,非钟繇莫属。钟繇可信书体有《荐季直表》等。现存《荐季直表》墨迹照片,款款写来,大小、方圆、虚实俱在,而其略带隶意的特征,一方面表明小楷书体刚刚『进化』而来,一方面又显示出作者老到深沉的内涵。传钟繇有论书之言留世:『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界)也,流美者地(人)也,非凡属所知。』认为以人力所能达到者,只在『流美』,而那种『天然』之质,则是才情使然。
古典与古淡虽皆见古意,其实内涵也并非一致。『典』是规则、方寸、法度之谓,以规则、方寸、法度为基,笔致静谧、深沉、内涵丰富者即为古典。古淡则是心手两忘,规则、方寸、法度全隐于笔,点画下去,一派天机,『仙』气活现。清石涛有言:『无法之法,乃为至法。』无法之境,非无法也,法隐于笔而具朴实天然之相也。故从格调上看,古淡应比古典更上一个层次,因为其规则、法度比古典更深藏不露,回味的魅力更大。
元代倪瓒的小楷也见几分古淡之气,但与钟书不同,倪书线条细涩悠长,不及钟书的古厚。就结字而言,钟书之变化也比倪书复杂。线条厚而能淡、形式变而见古,比线条细而淡、形式平而古要高级而难能许多,因为前者是反常合道,后者只是顺乎常理。故钟书所有的这种境界,或正是千百年来为人宗师的原因所在。
——小楷形虽小,而其表现域非不宽。对于后学者而言,是把小楷当作抄写的工具,还是当作表意立境的载体,当然要看作者的认识与理解了。
纵观我国小楷艺术的发展史,每一时期,书家辈出,风格各异,从而体现出不同特点的时代风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
这些书家,虽天资颖悟,笔性灵异,但并不因此恧恃才睥睨,放浪自恣,相反,他们能于超逸之中,还淳返朴,深自韬晦,苦殚学力,极虑专精,扎扎实实地下一番实际功夫,所以他们的作品无不功力深厚,根基扎实。
他们的作品并不矜奇炫异,诡僻狂怪,始终保持着一种富有东方哲学意味的理性的美,无不在理性中表现出独立的艺术个性。他们并不囿于规矩,亦不死守成法,而能以前人之矩矱,抒自己之性灵,参变蜕化,别出妙裁,他们的作品能承上启下,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他们重视字外之功,或读书尚友,或博览名迹,蒐采务令其广,识见高超,见地透脱,所以作品自然有一种书卷之气,扑人眉宇。
这些书家,又十分重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他们不徒追形式之新巧,而求质地之中藏,不苟求一时之虚名,亦不取媚于纷华,而能弃时俗之共好,游艺于心神之间,所以他们的作品能出风入雅,轶俗超凡,保持着人格的完美和独立。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立意高迈,取法上古,或步追魏晋,或旁涉篆隶,高瞻远瞩,雄视古今,他们凭着自己的眼光和卓而不群的个性,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审美理想,所以他们的作品能飞行绝迹,不落前人窠臼。
前人的审美观念,前人的创作方法,以及他们的治学态度和美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尽管当今时代不同,风尚亦异,我们不能要求今人像古人一样,但艺术内部的客观规律和一个人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仍不以人们的意志所转移,于客观的规律中去获得创作的自由仍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书法艺术具有共性美,(如势、力、气韵、神采、意趣、形质等)在书法法艺术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楷艺术虽只是各种书体中的一种,但亦具有这些共性的美,今天我们要研究小楷艺术的发展史,目的也在于使初学者能踞高临下,开拓自己的创作路子,并从前人甘苦成败的得失中,获得经验,少走弯路,于古人流传下来的碑拓墨迹中,撷其精华,汰其糟粕,只有这样,方能推陈出新,从而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不朽作品。
【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2009年3月28日 (己丑年三月初二)中国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微语】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
【师言】
勇气并不是没有绝望,相反,它是一种尽管有绝望,但依然能够奋力前进的能力。
【企业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理的实质就是引导,是要将员工的思想、行为引导到企业所期望的轨道上来,引导到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来,所以管理者要在不断提高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修炼,身先士卒,给员工做出榜样。
【金蜗牛运动——青少年体适能的重要性】
体适能被定义为人们拥有或获得的、与完成体力活动的能力相关的一组要素或特征。
Physical fitness has typically been defined as a set of attributes or characteristics that people have or achieve that relates to the ability to perform physical activity .
2017年被称为儿童体适能元年,在这之后,一线城市的儿童体适能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一夜间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很了解“儿童体适能”这个概念,
“儿童体适能是什么?”
“和篮球、足球训练有什么不一样?”
“蹦蹦跳跳不就是体育课吗?”
“体适能,对幼儿有什么好处?”
到底什么是儿童体适能?
什么是体适能?
体适能 Physical Fitness 这一概念源自美国,是由美国体育界的健康、体育、舞蹈组织在1987年提出的体适能健康教育计划。
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幼儿的有氧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以及营养与体育活动的健康知识。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日常事务, 而不会有过度疲倦, 并且有足够的精力享受休闲活动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青少年体适能8大要素
体适能分为 健康体适能、竞技体适能、代谢性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 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是机体保持愉快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前提。
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包括: 心肺耐力、肌力与肌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神经肌肉松弛。
竞技体适能: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为了夺得最佳成绩所需具备的体适能。
体适能中与技能相关的参数是灵敏度、平衡性、协调性、爆发力、反应时与速度。
代谢性体适能:近年来提出的新的体适能参数,主要包括血糖、血脂、血胰岛素、骨密度等。
代谢性体适能反映的是一种机能状态,它同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直接相关而且与运动锻炼的效果直接相关
3个层面,解读“儿童体适能”
身体发展层面:保持适宜的身高和体重、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发展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和耐力。
掌握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攀、钻、爬等
目前所有升学过程中涉及的体育项目,都是以上身体能力和动作的组合。
心理发展层面:自我能力与自我保护认知
个体差异与行为差异认知
建立自尊心
建立自我价值观
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
社会发展层面:团队间的协作;规则感的建立;建立健康意识,形成运动习惯。
比如:鼓励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往下跳,着陆在软垫上的感觉、膝盖弯曲后形成缓冲的感觉,这些信息会帮助孩子构建成对这一行为的认知,让他明白在这个高度下、在软垫的保护下,这种行为是安全的。
不同条件下的不断尝试,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立体的、丰富的认知,让孩子明白自己当前身体能力的边界在哪里,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容易发生意外的。
体适能对儿童生理发展的10个促进作用:
1. 促进骨骼及肌肉发展
2. 提升心肺耐力
3. 提升平衡性及动作的协调和控制
4. 增强体内器官自我调节
5. 促进感知觉的发展
6. 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7. 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8. 发展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
9. 发展身体素质
10. 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免疫力
体适能对儿童心理及社交发展有正面影响,可促进创意,刺激多方面思维,培养良好的情感及性格,增加自信,锻炼意志,认识正确的价值观。
儿童体适能健康测评:
训练前后进行两次,对比儿童身体状况的发展变化,了解儿童身体发育发展状况,引起儿童学习动机,确定体能活动编排是否有效,确定体能活动强度是否适合。
通过各指标阶段性对比,会针对儿童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设置调整,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各项体能指标的发育特点,以便于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体适能是一切专项运动的基础
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3岁左右,就送孩子去学跆拳道、篮球、足球等专项运动,殊不知,在孩子没有良好运动基础的情况下,长期进行单一的专项运动,容易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甚至影响发育中的骨骼生长。
6岁以下的小朋友往往存在下肢力量不足的问题,骨骼也尚未发育完全,长期练习此类单一专项运动,很容易打破孩子的发育平衡,并导致脚踝受伤、骨骼畸形等问题。
体适能具有全能性,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所有运动项目都包含体适能训练的部分。
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单独把体适能作为一个基础项目来训练,系统地、科学地给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运动基础,6岁以后再去进行其它的专项训练,就会事半功倍,孩子也会更少受伤
蜗牛老师已经在早上完成了一天的运动,今天大汗淋漓,只为浇灌心中的太阳。你今天运动了吗?和蜗牛老师一起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