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什么?
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自我修复能力。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我们人体的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于脾肾。
为什么这样说呢?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相对来说,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
《景岳全书》中说:“土气(脾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
温补者,莫过于灸法。
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灸”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
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这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
以上提到的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是元气出入的“关卡”。气海穴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命门穴,顾名思义,它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尤其是脾胃,更需要有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艾灸顺序
有人可能会问,这几个穴位我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啊?有没有顺序啊?
有,这个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阳经穴位,后灸阴经穴位。
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
冬季天干物燥,艾灸容易上火,对于本来就阴虚的朋友来说,更要注意:
1,不要随便艾灸整个督脉;
2,多喝温开水;
3,加灸滋阴的三阴交、涌泉穴。
中国灸师老杨诚招全国代理
TEL:1770385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