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轻时,我们学习;年老了,我们才懂得。/玛丽·冯·埃布纳—埃申巴赫(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奥地利作家
关于本书,作者如此写道:
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我甚至觉得狼是如此伟大,它们完全可以成为某些人的生活导师。事实上,狼群俨然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复杂的社会行为影响和改变着我,因为它们,我才有机会重新理解道德、责任与爱的意义。不仅如此,野狼还是我灵感的源泉,它们教会我以新的目光——狼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
2
成功狼群的三大支柱:第一,团结协作,以家庭利益为核心;第二,仪式活动,持续的沟通和融合;第三,强大的领导力。
3
在与其他狼群争夺领地的时候,老狼是制胜的王牌。只要有老狼在,狼群狩猎获胜的概率会是150%,即便它们体格不再健壮,很少直接参与捕猎。
因为彼此间的顾虑,狼大多会避免直视对方。即便是需要交流的时候,它们也只会短暂地看对方一眼,绝不会长时间的盯视。
事实并非如此,狼群在月圆时嗥叫,只是因为光照好,便于狩猎。而且狼群习惯在动身前,通过合唱的方式鼓舞士气。
4
就连撒尿,它们也要把后腿抬到最高,以便借助风力使气味扩散到更广更远的地方去。虽然狼群中的成员都可以做标记,但是只有头狼夫妻——雌性头狼和雄性头狼——可以站着“高高尿”,而其他等级地位低的狼,哪怕是公狼,也只能蹲着撒尿。
作为动物,狼要做的只是在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存活下来。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得好:“故乡之所以成为故乡,不是因为你认识那里所有的树,而是那里的每一棵树都认得你。”
5
从一段作者的野狼和乌鸦的故事描述,大概就可以记住女作者的风格:
野狼与乌鸦之间也会上演感人的一幕。一次我看到拉马尔狼群在吃饱喝足后,躺在雪地里午休。突然,我看到一只母狼的两只爪子中间有一只死乌鸦。我并没有看到是谁杀死的乌鸦,也不明白死乌鸦怎么会出现在母狼的怀里。但当狼群动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见母狼叼着死去的乌鸦向河边跑去。它把乌鸦放到一块冰面上,尸体开始慢慢地往水里滑,母狼站在那里看着,它歪了一下头,然后出人意料地将头探入水中,当它出来的时候嘴里叼着乌鸦的尸体。母狼这是在做什么呢?很明显,它在给乌鸦寻找安葬的地方。最后,母狼找到一个小雪洞,它小心地、轻柔地将乌鸦放进雪洞,并用鼻子拱来积雪把洞口掩盖上,之后才跑去追赶狼群。在我看来,它真的像是在埋葬一位挚友。
6
经验丰富的头狼都知道:与其铤而走险,不如静观其变。
狼的优点在于能够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后发制胜。
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耐力是我最欣赏的狼的两大特质。
7
关于野狼的两条游戏法则/特征:
(1)要学会自我控制;(2)甘愿俯首称臣。
8
作者最后总结的“狼的智慧”:
爱你的家人,
负起你该负的责任,
遇事不轻言放弃,
更不会停下游戏的脚步。
9
阅读书目:狼的智慧:我的25年荒野观狼之旅/【德】埃莉·H.拉丁格/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