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区的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区域的准备及指导存在的不足。虽然中班的小朋友动手能力的发展特点是:大肌肉群比较协调,但手部的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完善。也就意味着孩子们精细动作有待提高与发展。
在《海的味道》主题活动中,尤其是在本周的《小贝壳,大作用》中,利用贝壳进行制作精美的作品。我们班的小朋友利用了贝壳制作了风铃,有一排的也有圆形的;还制作了小动物,如大象、小兔子等。在我班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发现了孩子们再现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我班幼儿领悟能力很强,看到了制作区的信息支持,能够进行自主模仿学习,同时会选择合适的贝壳进行组合,然后设计出作品。
虽然有优点,但是作为老师,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1.首先,在制作风铃的时候,没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风铃是怎样制作的,贝壳的哪一面朝外,导致我班幼儿在制作的时候正反面弄错了,就像是我把它粘上就行了,不在乎好不好看。其次在引导我班幼儿制作圆形风铃时,利用的是圆形光盘、纸杯、细毛线,因此我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细毛线容易弄乱,幼儿手小,同时将线粘了一个圈,很难带着手套把细毛线分开。
需提高:在幼儿制作风铃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思考贝壳哪面朝外更好看,粘贝壳需要注意什么,如果粘圆形风铃需要注意什么,选择什么圆形物品更好,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分辨细毛线、粗毛线哪个更易操作。
2.其次,贝壳可以进行彩色绘画,如果能将贝壳进行彩色绘画,则会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就比如,开心小朋友制作时,选择了两个带颜色的螺,一个是绿色一个是黄色的最后他很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我做成了胡萝卜,你快看。”我看到开心做的是小兔子抱着胡萝卜的作品。但是其他小朋友在制作的时候很少拿彩笔或者丙烯进行绘画涂颜色。我也很少提醒幼儿进行涂色。因此我需要做的是可以提前将贝壳进行涂色,或者拿到美工区引导小朋友在美工区进行绘画,给贝壳穿上花花衣,然后再麻烦制作去引导小朋友进行创作物品。
在制作区的活动中,我需要成为引领孩子发展的老师,同时也需要成为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支持者,我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提升改进的地方。我相信在制作区的活动中我会逐渐有方向,并且能够给我班幼儿提供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