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世称“史迁”“太史公”,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也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01、自幼饱读诗书
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
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来到京城长安父亲的身边。
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
02、游历天下,广泛收集资料
前126年,司马迁二十岁左右,出游到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许多地方。
到过屈原流放的沅、湘地区,在屈原自沉的汨罗凭吊,到庐山、九嶷、会稽等地,收集关于帝舜、夏禹的传说。
访察了春秋时越王勾践的遗迹;北上淮阴,访问了韩信的故乡,搜求了韩信早年在乡里的故事。
在山东曲阜,参观了儒家旧存的礼器;过徐州,考察楚汉战争的战场;归途中在魏都大梁,观看信陵君遗迹……
他用了三年时间,走了三万多里路,跨越了今天的九个省份,可以说走遍了当时大半个天下。
这次漫游的收获对后来写作《屈原列传》、《武帝本纪》、《夏本纪》、《淮阴侯列传》、《越王勾践列传》等故事,都有很大帮助。
03、奉武帝命到巴蜀以南考察,得到西南地区珍贵资料
司马迁回到长安后不久,司马迁考上了郎中,当上了皇帝的侍卫官。
而当上了皇帝侍卫官也得到了汉武帝的青睐,因为他周游各地,见多识广,而且身手敏捷、学识渊博,所以汉武帝很重用他。
入仕后,奉武帝之命,奉使随征巴蜀以南,抵达邛、笮、昆明。
初入西南夷的司马迁必须深刻了解当地的地形,做出作战路线计划,又要了解当地文化与当地人沟通。
在途中6个月的时间,司马迁考察地形,得出战事路线,带领军队翻山越岭攻克敌城。
司马先生不辱使命地先是抚定南夷,再向昆明进击抚平西夷,完成了对西南的征略工作。
在西南生活的一年多时间,司马迁冷静的快速的完成征略工作的同时积极询问当地的历史遗事。
寻找被埋没的古迹,村庄、城镇、集市、林深处无不出现他的背影。
司马先生走在西南的土地上,记录着或被记得或被忘记的战争、人物。
后来写成了《西南夷列传》、《货殖列传》,对西南地区的物产、地貌做了详尽的记述。这次出游使他得到了难以得到的可贵的资料。
04、参加封禅大典,受父亲嘱托,决心写史记
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
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未能继续前行,更因此而心中愤懑以致病情加重。
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立即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却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弥留之际的司马谈对司马迁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太史。
我死以后,你一定会做太史;做了太史,你千万不要忘记我要编写的论着啊。
从鲁哀公获麟到现在四百多年了,其间由于诸侯兼并混战,史书丢散、记载中断,你要继续写下去。”
司马迁低下头流着泪说:“小子虽然不聪敏,但是一定把父亲编纂历史的计划全部完成,不敢有丝毫的缺漏。”
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
封禅之后,他又从武帝“帅师巡边”,出长城、北登单于台,又东至碣石、辽西。
考察了中国北部、东北部许多地区的情况,为后来写作《秦始皇本纪》、《武帝本纪》、《蒙恬列传》等创造了条件。
05、博览群书,广交贤能之士
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
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这些书,还做笔记,这为他以后著《史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在长安任职,又缝“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的汉武盛世,司马迁得以结识汇聚于长安的天下贤能之士。
包括贾谊之孙贾嘉,公孙季功,樊哙之孙樊他广,平原君朱建之子等。对司马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董仲舒与孔安国。
因孔安国为孔子后人,家中有当世失逸的《古文尚书》十余篇,并兼通今古文学。
司马迁亦尝就《古文尚书》问故于孔安国,学习古文经学的故训,以及别择古文资料的古文学,掌握考信历史的方法。
06、讨论改历
前104,汉朝自建立以来已经102年了。汉室建立之初,诸事草创,大部分都沿袭了秦朝的制作。
历法则采用了较为贴近的《颛顼历》。《颛顼历》对朔、晦的计算亦与实际情况相异。
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和大中大夫公孙卿以及壶遂等人向汉武帝进言:“《颛顼历》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情况了,应该重新定制历法。”。
而御史大夫儿宽恰好懂得经学,汉武帝便命令儿宽去与众博士商议修改历法等事情。
并于同年,命令公孙卿、壶遂、司马迁、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人讨论定制《汉历》。
07、整理纷繁复杂的史料,动手写史记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
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
08、为李陵辩护,宫腐刑
前99年,武帝想让李陵为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护送辎重。
李陵谢绝,并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
然而,李陵行至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路博德援兵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最终降敌。
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一向怀着报国之心。
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
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然而,随着公孙敖迎李陵未功,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之后,武帝族了李陵家。
而司马迁也以被定为诬罔罪名,按律当斩。他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等。
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继续写史记,他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
09、忍辱负重写《史记》
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资料,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
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他忍辱负重,继续写史记。
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50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
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史记》。
前91年,司马迁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写完了《史记》,共130篇,52万多字。
10、史记得传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杨敞。杨敞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曾官至宰相。
杨敞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司马迁的女儿给杨家生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
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
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一字字、一篇篇,非常用心地把它读完。
杨恽成年之后,还把它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热泪盈眶,扼腕叹息。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这时候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
想到他的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正是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从此天下人得以共读这部伟大的史著。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共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十“表”,八 “书”,共五个部分,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
司马迁博览群书,游历天下,广泛搜集资料,为写史记作了充分准备。
他为人耿直为李陵辩护受了宫刑,他忍辱负重写史记,用汗水和心血浇灌下的史书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