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据传这是出自南宋济颠和尚的诗句。今天要聊的这个“煿金煮玉”可不是一道菜, 而是两道,煿金是为一道,煮玉是另一道。不过主食材都是同一个——竹笋。林洪对竹笋当真比较偏爱了,在前文就介绍过一道“傍林鲜”,现在索性一次推出两款。
乍一听这名字还以为是多复杂的做法,不过看过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林洪介绍的都是山野人家能常吃易做的吃食,名字看似越神秘莫测的往往菜式越简单。“煿”是煎炒或烘烤之意。“煿金”这道菜的做法,就是先取竹笋鲜嫩的部分,洗净待用。然后再根据个人口味加以调料拌匀,和以面粉,最后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即可,味道甘脆可口,菜名中的“金”显然取自菜色金黄之意。
另一道“煮玉”就更简单了,林洪有一次去莫干山游玩,拜访霍如庵,霍如庵直接就把鲜竹笋切成方片,和大米同煮,熬成粥,林洪惊喜地发现味道非常好,而且还省时省力,于是取名为“煮玉”。和“煿金”一样,“煮玉”不仅也暗合了济公的那两句“拖油盘内煿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也突出了鲜笋粥的“如玉之色”。
受电视剧的影响,大家从小就听过活佛济公的大名。不过济公是否真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一直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济公”这一角色应该文人妙笔生花的产物,以南北朝时期南京高僧宝志和尚为原型。也有人认为“济公”确有其人,而且俗家名李修缘,南宋时得道高僧,老家是浙江天台永宁村。现在你去永宁旅游,还能看到济公故居的景点。
早在南宋释居简《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中便有对济公出身、性情、事迹、生卒的相关记载。释居简,可不是什么小说家,人家可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正二八经的僧人,也没必要去杜撰“济公”这样一个人物出来,所以这个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当时济公的名声应该也不小,否则林洪也不会特意提及他的诗句。
话题扯远了,我们姑且认为济公是真实存在的,他是台州人,而台州这个地方呢,自古就盛产竹笋,而且竹笋还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鲜”,所以,济公对于竹笋的吃法肯定颇有心得。
“煿金煮玉”这两道佳肴虽然做法简单,可也色香味俱全,最重要的还有其中暗含的“意”。做为一个山居之人,林洪想必也欣赏和向往济公和尚的超脱与淡然,济公的那两句诗看似简单通俗,但只要一结合他的身份背景,就能品出其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自在洒脱之意,山居的岁月,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竹笋一直在古代文人中享有极高的美誉,因为它“清、洁、芳馥、松脆”,集齐蔬食之美于一身;它“根生大地,渴饮甘泉”,吸天地之精华且充满勃勃生机;道家把竹笋视为“日华之胎”,佛门认为常食竹笋可增方外人本色……所以,也不奇怪在古代美食名录中总能看到竹笋的身影了,大家吃的不仅是“形”,更是其中之“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