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过快二分之一,15本的读书计划至今未开启,常常在想,要是小时候的读书精神坚持下来,今日会不会成就稍不一样的自己。
那个时候,应该读小学二三年级,不知何故迷上了看书,或许是娘胎里受父亲的影响,因为母亲常常会念叨父亲躲在被窝看连环画。翻读了家里唯一的两本书《金瓶梅》和《西游记》及一本应该是父亲上学留下的课本,撕的只剩下一页,上面的内容是杜牧的《清明》古诗,然后就是母亲陪嫁木箱子上两侧的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记忆中我的童年似乎大半时间就是盯着那两行字发呆,在一个下雨天盯了好久,突发奇想自己每年都得三好学生,好像自己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太达标,然后拿起音乐课本和美术书,认真的像模像样将音符学了一遍,美术书里的图画了一遍,虽然我的生活依旧没有改变,好像从那以后,对这两门课有了清晰认识。
我已经无法想象没认识几个字,是如何看完一本本书的,只记得第一本武侠小说是《侠客行》,金庸和琼瑶的书在小学五年级时已经没有兴趣了,因为觉得类型和套路基本都一样。每次逛街必买书,由于家里经济原因以至于母亲常常远远看到书店会拉着我避开,而一本书即使再舍不得慢慢看,也很快就能看完,所以借书是我那个时候读书的主要方式,只要看到一本书,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借,不管持有者是谁,我将托关系在借书这一过程运用得淋漓尽致,而也会用约定还书时间来提高对方的信任度,所以往往我的死缠烂打终会实现目标,为了能看到书我可以帮别人干活,为了能在约定时间还书,哪怕第二天考试,我也会熬夜看完;所以高中之前,对我来说最大的快乐就是借到一本书,那种快乐真像捡了宝一样,可以开心一整天,连吃饭都是香的。上高中时,只要上课瞌睡,拿出抽屉的《萌芽》杂志看几页,睡意全无,提起精神继续听课。
看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我可以每次不用听语文课,也能得第一的自豪;这么多年,我常常思索,我的诚信与热情,我的自律坚强与坚持以及呈现给大家的乐观积极,除了父母的影响,更多来自全面阅读潜移默化的熏陶,它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内心消极的负面,让我能够平衡管理自己。而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的我幸亏书免于做庸妇。
对书的疯狂终止于高三,那个时候书多,时间少,经历了高考来到大学校园,书更多,时间也多了,而对书的热爱却渐行渐远,勉强大一坚持每周去一次图书馆阅读,每周输出一篇文。而后再无继续。
如今毕业五年,更加渐行渐远渐无书,偶尔心血来潮认真读几页,内心都会倍感充实。大多时候,浮躁的心这本翻几页,那本瞥几眼,一本书似乎永远看不完。而今忆往昔,只为惜当下易读岁月,让已怠惰的思想能在书海中活跃,使下笔能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