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最近我正在苦恼这个事。
语文课上讲这句话,说“别人不知道、不理解你,但你还不生气,就是君子了。”南怀瑾先生说这样理解是断章取义,孔子这一则是说做学问,故这句该解释为做学问的人,即使一辈子没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不怨天尤人,就算是君子了。这么说来感觉还解释得通,否则把这句作为人生信条,我真是要抓狂了。
几天前生日,二姨出于对我的爱,张罗买金首饰做礼物送我。我一再婉拒,算是翻篇。接着又要给我红包,几番推让我收下了。结果当晚几乎就收到来自我爸怒气冲冲的投诉,只因时间原因,直到今天我才收到投诉内容。
原来二姨向父母抱屈,说我不像其他孩子膝下讨要就罢了,给也不要。我爸在一旁听到“我”简单粗暴的拒绝,立刻觉得可能是给我脸多了,蹬鼻子上脸、不识抬举。啊~请六月下雪吧。
从家庭里走到现在,我除了被教育要“艰苦朴素”外,还形成了不铺张浪费的环保性格。尤其是不忍心别人给我花钱,相个亲都不想男生太破费。感觉何必呢?成不成还两说,更何况我是个有收入的人了。不想欠人太多,即使是亲人。(独立的女生,没对象是有原因的)
不收首饰理由有三:
首先觉得浪费,花这冤枉钱作甚。区区一个生日而已,何必破费?长大后,我妈经常就忘记有这么一回事了,所以导致我也没像影视剧里那样觉得生日如何意义非凡。(我是不是不太正常)而且我妈跟我都不喜欢戴乱七八糟的东西在身上,觉得不戴更自在。戴了还要操心丢了、偷了、抢了、惦记了。所以如果买回来,就是幅枷锁。放在家里吧,也同样要担心。别说我性格大大咧咧,眼镜都时常找不到放哪里,首饰要这样更是要了亲的命啊。
再说家里不是没有,之前的也在压箱底啊。这东西对我约等于没有用处。不知你是否也有类似心情?收到不心仪的礼物时,心里还是挺别扭的。如果还贵,你说我如何是好?不收是不领情,收了是死要面子。
其次觉得过意不去。现在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身在北京居无定所,弟弟又在上学,二姨还身体不好。我真是于心不忍二姨再为我破费。故而各种婉拒。不过我的婉拒可能因为目的没达成,在二姨看来是粗鲁和不近人情了。其实比起首饰,如果我收到两个漂亮本子会更高兴。
不过始终隔着价值观的鸿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二姨喜爱买首饰、收藏首饰。闲时取出一一把玩、欣赏,如数家珍。我缺乏这方面培养,因而并不感冒。心意已领,东西就罢了。可问题在于我发现,二姨的快乐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作为礼物送我。所以我没有接受简直是对她的折磨。
最后,我收红包了呀。这不作数吗?
本以为父母该是懂我的,谁知听了二姨的反馈,他们几乎认为我是不肖子而要声讨我,还真叫我有些惊讶。听了我今天的解释,才平复了两位的心情。
生活就是这样的,有太多事情是因为相互的不理解造成误会。可是如果像课文中对“不知不愠”做出的解释,我怕修炼成仙之前就要先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