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对模板的具现化采用尽量惰性的原则。只有当你使用了模板的内部定义,编译器才会为模板生成对应的定义。
所以对于元函数,当你不访问内部的Result对其求值,编译器是不会为其做计算的。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元函数当做运行期函数指针一样进行传递,直到我们需要的时候再对其求值。
对于惰性,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isClonable>
struct Creator
{
static T* create(const T* instance)
{
if(isClonable)
{
return instance->clone();
}
else
{
return new T(*instance);
}
}
};
如上我们希望有一个工厂类,用来创建入参T类型的对象。如果T支持clone方法,则采用从一个现有对象clone出新对象,否则调用拷贝构造函数new出来一个新对象。Creator的第二个参数isClonable用来指示前一个参数T是否支持clone。
遗憾的是,上述代码是不能工作的。当我们传递一个不支持clone的类形T进去,即使我们将isClonable设为false,编译器也会对create函数进行完整编译,会报告T缺少clone方法。
struct UnclonableObject
{
UnclonableObject(){}
UnclonableObject(const UnclonableObject&) {}
};
Creator<UnclonableObject, false> creator;
然而当我们写出上述代码进行编译,发现却能编译通过!原因是C++编译器的惰性特征做了手脚,此时它没有看到任何人调用Creator<UnclonableObject, false>
的create方法,所以并未生成该方法。
一旦我们写出如下代码,就会和我们最初预想的一致:编译失败,编译器告诉我们UnclonableObject中没有clone方法。
UnclonableObject object;
UnclonableObject* newObject = creator.create(&object);
解决该问题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使用if
做运行期分支选择的实现转换成使用编译期的分支选择元函数__if()
来实现。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ClonableCreator
{
static T* create(const T* instance)
{
return instance->clone();
}
};
template<typename T>
struct UnclonableCreator
{
static T* create(const T* instance)
{
return new T(*instance);
}
};
template<typename T, bool isClonable> using Creator = __if(__bool(isClonable), ClonableCreator<T>, UnclonableCreator<T>);
由于模板元编程的惰性特征,__if()
元函数会根据第一个入参的bool值,对后面的两个参数中的一个进行求值。因此当我们调用Creator<UnclonableObject, false>
时,__if(__bool(false), ClonableCreator<T>, UnclonableCreator<T>)
只会对UnclonableCreator<T>具现化,所以没有再出现之前的编译错误。
利于惰性求值,在编译期选择性的做类型具现化,是模板元编程非常有用的特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