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放假5天,在5月4号这天我们来到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刚有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也没兴趣来,看造的那些景,猜测它就是个网红打卡地吧。可能正是因为没什么期待,这次来了才觉得充满了惊喜和发自深心的震颤。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这个文化大省,当然有不止一点东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划多少个方块儿也装不下,幻一下的体验感还是挺好的。上午一到,我们根本不拍照打卡,直奔小剧场。拍照太浪费时间,会打乱好戏连台的节奏。我看的第一场是《天子驾六遗址坑》,舞台就是仿照天子驾六博物馆的墓坑造的,演员在墓坑里演,观众围着看。逸礼《王度记》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这六匹马的主人某位周天子,来到了保护遗址的工作人员梦里,得知周朝覆灭,人们也不知道他是谁,内心非常痛苦。工作人员引用孔子的话安慰他,使他发现后人将历史和文化保存传承了下来,工作人员也意识到遗址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古今对话,感人至深,整场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每个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是渺如尘埃吧。来不及回味和感慨,我们就奔赴下一场了。
《曹操的麦田》这部剧结构很清晰,先演了一个“割发代首”的情节,接着是“官渡之战”,然后出现一个京剧里白脸奸雄的图,谈论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下令不准践踏麦田,为了赢得战役果断烧了袁绍的粮仓。这部剧情节紧凑,把人们熟知的小故事演绎地夸张有趣。其实还有一些细节的加入,比如:打赢了官渡之战后,曹操在得意地气袁绍,还提到了美人甄宓也成了曹操家的人。不知道观众注意到这个细节了没?有没有在脑子里默背一遍《洛神赋》?有没有再次勾起一丝对洛阳的思念?演员、编剧、导演都好,麦浪起伏的布景,科技感十足的灯光把观众带到了那个风云变幻,波诡云谲的时代。
终于到了《苏轼的河南》,舞台就是交错的条形,观众分布在条形中间的低洼地,我们要仰着头,东张西望地看,真正地沉浸式看剧。在外面排队的时候,看到栏杆上的”乌台诗案“标语,我就想到了“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果然,剧情演绎了苏轼被贬的一生,选的几首词也是精心挑选过,最能代表苏轼在某个时期某个地方心境的作品。念到《定风波》的时候,身后有小朋友在跟着背,估计小朋友不会想哭。我们一直在说从苏轼的作品中读出他的豁达、通透,可这是天生的吗?可能本来也就不小心眼,后来的一路坎坷把他旷达超脱的胸襟越撑越大吧?仕途的失意逐渐孕育出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吧?不能一直郁闷不开心,所以才高高兴兴地去吃喝玩吧?要安慰自己给自己提劲儿啊,所以才写了那么多吧。看苏轼的时候很多人都哭了,可能都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现在人哪个不憋屈,从精神偶像身上汲取奋进的养分,去疗愈自己、升级自己吧。
《幻城剧场》是一场美轮美奂的文化盛宴,从孔子入周问礼开始。古代史中的河南名人大多都亮相了,每个人出场的话都挺符合人物本身。古代文学史中的河南人都复活了,报名字,朗诵自己的作品,这个环节很密集地出现了很多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商隐、杜甫、王湾……我们总是通过书籍去和古圣先贤做朋友,时常有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当他们念着我们从小就背的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还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剧中展现了唐朝神都洛阳的风貌,有玄奘在白马寺讲经,武则天下旨修建明堂,龙门石窟的开凿……北宋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宋徽宗的《瑞鹤图》、瘦金体……最后收的时候,还是孔子入周问礼的情节,以老子和孔子的对话结束了。人们正沉浸在光辉岁月中的时候,他俩说,“不要回忆了,要向前看”,挺有深意的。
后边看的几部剧也很精彩,《候车大厅》、《第七机车车辆厂礼堂》、《老库房》、《张家大院》这些剧看过,大概会消除一些那些年那些人对河南人的误解吧。离家去参加革命的,1942河南人逃难出去的,去支援新疆建设的,上山下乡的,被深圳招工招走的,去南方做生意的,哪里都有河南人。从二七大罢工讲中国铁路发展史和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豫商仗义疏财支援前线、办学堂……这些情节都在生动地诠释河南。
巍巍华夏,煌煌中原。华夏文明的历史有多悠久,河南文化的足迹就有多长。拆盲盒的惊奇体验轮回了一天,那是一种精神深处的滋润和涵养,只有河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