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父母做好以下3点,孩子的脚手架才更稳固
双减让我们家长似乎轻松了许多,这学期开学,孩子的作业也免于过问。
就在这个国庆,同事晓芳想着出发前,孩子把作业完成,然后开开心心地玩。结果看孩子的数学练习册心脏着实翻了个跟头,除了良就是待达标。开学一个多月,之前孩子的数学是比较拔尖的,而今这是?晓芳脑袋嗡嗡作响。
一再追问下,芳的儿子用略带哭腔的语言跟他说,自从上了四年级,有了线段、角之后,感觉数学就像走迷宫,怎么学都听不明白。
孩子的感觉大同小异,摸不着头脑的各种角,各种线,作为家长的你,双减后,还检查孩子作业吗?
没有额外的补课,适当时候,能不能帮孩子一把,充当好孩子的“脚手架”?
学校作业越来越少,越来越简单化。自己的孩子自己上心,学校打基础,家庭做提升。不能因为双减,就让孩子在释放天性的道路上,喜忧参半。
著名教育家汤维老师在《成长型养育》一书中指出,父母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给予适当帮助与指引,孩子更容易理解新的概念、新的领域。将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将问题难度适当降低,这一过程父母就是充当脚手架的过程。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汤维老师的步伐,走进《成长型养育》学点具体实操,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爱意,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1. 及时地给予孩子具体的鼓励
你也许认同这样的观点:所有迟到的鼓励与温暖,在错过了需要的时间点后,再出现,都是一样的没有意义,我们所需要的是及时、具体的鼓励,以及一点点的细节描述。
但是光有这份意识,而没有及时的、具体的鼓励与指引行动,孩子犹如独自修行的航海者,孤独与无助。
父母更容易了解孩子现在的状态,更容易找到帮助的薄弱点,帮他们突破屏障,最终跟上课堂的步伐。
比如,孩子在学校被选进了花样跳绳社团,蹦蹦跳跳跑来告诉你,此时正在看连续剧的你,恩,了一声,表示回应。之后就没有了然后,孩子悻悻的独自走回房间。孩子的感觉就是妈妈没关注我,我还没有妈妈看的电视剧有意思呢?
那如何给予孩子及时、具体的鼓励呢?
第一:在孩子取的成绩时,要肯定孩子的行为而非结果,“近段时间,你确实没少下功夫,每天跳绳不达800个,都不会上床睡觉,因为你的这自律和坚持,妈妈为你骄傲。”
第二:要跟孩子多沟通,启发进一步思考,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你能被选上都做了那些考核?这些考核那些是你的强项,那些是你的弱项?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及时肯定行为与结果的联系,更要循序渐进启发,让孩子意识到未来如何规划。
如果你这样做,孩子就会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与爱护,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样的鼓励与爱让孩子有存在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而你也会收获孩子的信任。
2. 引导孩子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具象话
有了爱与关注,孩子就会像春苗遇上甘露,茁壮成长。托尔斯泰曾说:我们的成长要有目标,一生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都是一步步实现的。
面对孩子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你要学会引导孩子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将小目标具象化。这个过程中你只管引导孩子找到具体、可行的实际目标,并启发孩子思考,接下来我们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引导孩子做自己的PM。
总之,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在规划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越来越有主见,更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这就是孩子的个性潜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尊重个性,自然成长。成长才是硬道理。
知道了及时给予孩子具体的鼓励,也引导孩子如何将目标具象化,接下来我们也要做一个好榜样,孩子不断成长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成长。
3. 做好榜样,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品性是孩子一生至关重要的品质,塑造孩子的品质是父母一生的修行。孩子的品性是受父母行为影响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模仿的过程,而对孩子至关重要的至亲就是孩子的一面学习镜。
你会说每天都会陪伴呀,陪他读绘本,陪他玩游戏。你是不是觉得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不断与孩子互动。其实从孩子角度分析,大多时候我们需要把握问题的度,你在与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问这问那,孩子觉得你不是在陪他玩,而是在不断的追问问题。
那要如何做好榜样,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1语言上,父母不要让语言成为文明的强盗。在与爱人、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多使用平和、温暖的语言沟通,杜绝命令式甚至使用语言暴力,让孩子在温馨祥和的环境中成长。
2行为上,时刻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告别手机不离手,从游戏以及短视频的短时快乐中,走出来,带领孩子一起探索书籍的奥秘以及运动时大汗淋漓的酣畅。
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关注与陪伴,感受到你对他的爱是真诚的、具体的,孩子才会真诚的像你靠近,一点一滴将你的行为融进自己的成长里。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能够及时关注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给予孩子引导,并成为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请看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