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忙到有点晚,纠结很久终于敲定星期五晚上大朋友的课了,终于把心放下了,现在安心的做输出。
今天来叭叭孩子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只有认识了孩子的发展特点我们才能真正的有效引导,适时教育,能够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去更好的帮助孩子提高能力,达成更高的学习目标。今天的内容专业性有点强,需要一点耐心,但这个很重要,请认真阅读哦!
1.从动作水平加减过渡到概念水平运算 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和概念水平的加减。动作水平加减是表象水平加减和概念水平加减的基础,以实物或图片等直观材料为工具,借助于合并、分开等动作进行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是幼儿学习加减的主要手段,尤其在幼儿开始学习加减时,以表象为依托的口述应用题,对幼儿理解加减含义和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符号和试题等均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概念水平加减是最高水平的运算,它以数群与数群关系为基础。
三岁多的幼儿开始进入动作水平加减阶段,可以将实物通过合并、分开完成5以内的加减法,如拿1个苹果,再拿3个苹果,请孩子说出苹果总数,5个苹果,拿走2个,请孩子说出还剩下几个,个别孩子可以完成10以内加减法。4~5岁幼儿能主动进行动作水平加减运算,运算方法是逐一计数。5~6岁能熟练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能将顺数和倒数的方法运用到加减运算中来,5岁半以后的幼儿还能利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计算,口述应用题的解答能力进一步提高。到大班开始学习数的分解是科学的,是必须的,它是帮助孩子理解、完成加减计算的辅助过程,通过口编应用题来帮助理解算式中数的关系,为最后进行概念水平加减打基础。
2.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 逐一加减就是用逐一计数的方法进行加减计算。加法运算时,要么先把两组物体合并在一起,然后逐一数数;要么先数第一组物体,然后以第一组物体的总数为起点,接着往下顺数第二组物体,数完后得出总数。做减法时,或先把减掉的部分取走,然后逐一计数剩下的。
按群加减是指幼儿将数作为一个整体去把握,从而进行抽象地数群之间的加减运算。通过学习数的组成和分解后,幼儿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步达到按群加减的水平。例如,如果问小红有5块饼干,吃了2块,还剩下几块?孩子会在头脑中将5分成2和3,把2和3分别作为一个集合来看待,直接得出结果是3。幼儿从逐一加减到按群加减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对集合、数与运算的理解,从实物与动作逐渐向抽象水平发展的过程。
幼儿首先掌握的是加法运算,然后是减法运算。幼儿解决减法题的策略通常是运用加法知识,这是因为,减法是需要逆向思维。如:请你种8颗种子,你已经种了5棵,还要种几棵?幼儿的答案是3颗,理由是“8可以分成5和3,所以5加上3才是8。”这个就说明幼儿使用加法知识来解决减法问题的。
孩子的运算水平,可能会出现倒退的现象,比如说大班的有些幼儿还用扳手指头的方法逐一进行计算。这个属于正常现象,我们不应该去制止他,要给幼儿适应的时间,并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多用实物进行分合的操作,并且在操作时要一边操作一边念对应的分合结果,如“3可以分成2和1,2和1合起来就是3”,这样反复的操作,通过具体到表征最后到抽象,帮助孩子记忆分解组合,有助于提高以后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所以在家不要嫌简单、无趣,多带孩子进行分解组合的操作与练习。
每天跟着老李一起动一下,做做思维的体操,让脑子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