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类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暗线是利益互换之类”的话。所以,自从“互利共赢”的概念在商界流行以来,我就一直是这一理论的拥趸者。后来,了解了佛学的些许常识才晓得“互利共赢”还有升级空间,即布施。
对普通人而言,能时时以“互利共赢”为原则行事对人已十分难得,利人利己、皆大欢喜。然而,生活中的事并不总由我们掌控。付出得不到回报、甚而以怨报德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难免让人心生愤懑、徒增烦恼。人生在世,要自得自在就不能太介意。如若能心怀布施之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一定得自己智慧圆融。
布施之心长存的好处多多,除了抚平心境,得快乐自在。最重要的是你的社交资产会在不期然间增长。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并不是说你施与谁你就能从谁那里得到等量的回报。事实是您不一定能从对方得到回报,但“上天”会给你回报,你的言行作为你的资产账户能有效的吸附那些被你或鼓动或感染的人向你投桃报李、施以援手。贵人相助常常是因为你的表现让人觉得你值得相助。
布施有如此好处,那么该如何布施?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财布施主要指授予钱财物资,法布施是说教化大家发大誓愿。无畏施即指鼓舞人的信心。其中,最可宝贵的是法布施,因为这是自利利他的根本。就如我们小灶群的群主猫老师,做的主要就是法布施的事,带动大家发愿奋起,改头换面重塑自我。以前,我一直以为粉丝经济是年轻人不懂事的盲目跟风崇拜,现在在猫群亲自体验了一把,才知道能给粉丝带来价值是高质量的粉丝经济的基础,否则极可能昙花一现。
基于以上三施可知,布施人人可为。只要你有一颗仁爱之心,用你的知识、时间、精力,还有真诚的情感,来为对方创造价值,你就正在布施中。以前,我觉得自己一方面还要为生计奔劳,没闲暇时间,另一方面没有多少钱,好像做义工是很遥远的事。后来,知道可以以法布施的形式布施后豁然开朗,法布施是什么就是用我们实际的行动验证那些经典学说理论啊。所以,我们全家在大觉寺连续五年做春节期间的义工,我还带着孩子参加麦田公益组织的义工活动,参加慈济慈善基金的捐赠活动,参加志仁公益的捐赠活动。志仁公益的慧姐常说“公益不分家”。的确,你只要怀一颗布施的心,在哪里都能找到同道中人。以前,没接触公益之前,我以为大家应该都是终日为生计奔波,见到这些人之后才知道这个世界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做看似“赔钱”的买卖。当然,事实上不会只亏不赚。一位师姐得了重病,慧姐发了朋友圈,大家旋即响应,出钱出力。
说到这个朋友圈。我以前很是被捆绑了好一阵,以至写文反省有关自律的文章,毕竟刷屏和空谈的人生没有实际价值。后来,我果断离开朋友圈(不刷屏)。离开朋友圈不等于离开朋友。原本,我们的朋友圈的朋友离我们自己就有远有近。根据二八法则,其实跟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度连接的只有那么几个,跟这些人保持温度就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朋友圈效能。
朋友圈深度交往的不见得都是牛人,有些是与我们的情感有重要连接的人。但是,朋友圈交往不够深度的却往往掩藏着牛人。我的朋友圈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俗话说宜结缘不宜攀缘,对牛人我采取的态度是不卑不亢,一般不去打扰他们,先练好内功,提升自己,静待花开。其实,朋友圈用得好,也是布施的好地方。前段时间我把上图的讲座音频链接发到朋友圈,妙有法师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音频有星云大师去年在上图的演讲(当时,一票难求,除了主会场,还开了几个只能看视频的分会场,喜马拉雅另外开放了现场直播),法师说她现在转发出去,让更多没到现场的人看到,功德无量!
我一般不在朋友圈发广告,发信息通常考虑几方面:对大家有没有价值,可能对哪部分朋友有益,是否能恰当地展现自己。发完就放下,除非有信息需要回复。偶尔看到好的信息动动手指点个赞、简短评论。由此,朋友圈对我产生的负面能量已经很小了。
参考书目:《别独自用餐》 [美] 基思·法拉奇 塔尔·雷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