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思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这么说!而思维方式又会直接引起对应的情绪,不同的情绪又会带来不同的行为。
因为从小在“推卸责任”的话语中长大,长大后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先为自己开脱,推卸掉责任,直到我学会了正念察觉自己会脱口而出的言语时,我意识到这是层多么有意思的“自我保护”……
我的妈妈们特别喜欢用这样的言语:(请注意,我在写这句话时也在为自己开脱,我承认。)
“是你要吃的呀?”
“是你要买的呀?”
“谁让你不穿拖鞋的呀?”
“谁让你不好好吃饭的呀?”
请注意这样的语句:“谁让你……?”“是你要……”,这样言语背后的潜台词是:你要这样的呀,我没办法。是你自己不好,和我没关系。
当我学会了正念察觉自己的自动反应和习惯性脱口而出的“质疑性”言语时,我可以很稳定地用正面的方式去表达,而并非质疑,责怪和推卸……然后我也深刻明白,我没有办法改变长辈们的语言方式,而我能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候,教会儿子理解这样语句背后的意思,而不受这样语句的影响!
今天是周日,我一如既往地早起,榴小轩也7点半起床了,吃完早饭后开始晨间诵读,我也在整理房间。榴小轩自己主动抄写古诗,他遇到了一个不会的字,第一遍写时写错了。我告诉他正确的写法后,儿子对我说,妈妈,你让我观察下。第二次写时,榴小轩认真地把这个字写对了。
榴小轩对我说:“妈妈,真正的高手不是每次字都会写,而是在不会写的时候,先耐心的观察,然后写出来,这才是高手!”
我突然想起昨日给他的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真正的高手不是每次都赢,都做对,而是在即使落后的时候,仍能保持开心的心态迎头赶上。”
所以,父母的关注点在哪里,语言就会在哪里,而不同的语言会给到孩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会引导孩子不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