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晚上10:30了,妞还在卫生间洗澡,我听着哗哗的流水声心里特别烦躁,我问自己,到底在烦躁什么?
我想到妞是个特能睡觉的孩子,都这么晚了还在洗澡,这得几点才能睡呀!晚上睡得太晚,早上又起的早,每天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时间长了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视力,影响白天的听课状态,……我越想的话就越想发火,可我总不能隔着卫生间的门xie huo吧,可又实在是憋的难受。
妞终于出来了,她看了看我,眼神像在问我,妈妈有什么话说吗(我俩彼此太了解)?我语气平静,内心却惊涛骇浪般(假装的平静,真是虚伪):不是说天冷了,不再每天洗澡了,你咋又洗澡了?
妞:我现在两天洗一次不行吗?
我应该接话技术用上说:好呀,刚好过渡一下,再过一段时间我们每周洗两次。
可我没有,直接怼了一句:天这么冷,两天洗一次也太勤。
妞:我今天上体育课出汗了,不洗难受。
妞这一句话瞬间我没词儿了,换作是我如果白天出汗了,也会想洗澡。但是那一会儿可能是鬼上身了,该刹车不刹车反而踩了油门,竟然指着孩子的时间规划表说了一句:你计划里写的就是天冷了每周只洗两次澡(特别的咄咄逼人,简直可以闻到火药的味道)。写到这儿,心里和孩子角色换一下,要是妈妈这样说我,我会立刻爆发,觉得妈妈也太不通人情了吧,这么死劲。出乎我意料的是孩子孩子没有和我对抗,很淡定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了(现在想想孩子这样说可能觉得时间晚了不想和我掰扯,也有可能是对妈妈特别失望,有点儿伤心,不愿意再多说一句)。
我倒真的希望孩子当时爆发一下多好,她在学校累了一天,可能对她来说洗个澡也是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我竟为了个死的计划表,残忍到剥夺孩子的片刻宁静,那一会儿我的身份不像是妈妈,却像一个冷酷的机器人。
中午孩子回来,针对这个事儿我们母女俩聊聊了 我让她说说昨天晚上的感受,孩子的原话:主要想着那么晚了,不想和你生气。
我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赞赏,同时还想到我时不时的会和孩子分享学习到的东西,估计对孩子也有帮助。
今天早上奋赢老师分享儿子的例子,也启发到了我,和孩子聊她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她说还真有,是高一报道的第一天,在找自己座位的时候(老师提前给排好了位置),她不自觉的说了句脏话,刚好被班主任听到,挨批了。我问:你当时咋想的?妞说除了尴尬还有点儿感觉运气不佳,一般不说脏话,二般情况下说句脏话还被新的班主任听到。我:报道第一天弄个这事,要搁妈妈身上会特别受打击。妞说:这多正常个事,又不是道德品质败坏,不至于(孩子的内心比我有力量)。
反思孩子洗澡这件事:生活中要正视自己的情绪,看到情绪背后的东西,管理好情绪。
以后和孩子的互动,凡事以爱先行,用爱和温暖影响孩子,而不是协迫孩子;所有的规条都是为人服务的,都要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挥作用;要庆幸孩子没有和自己对抗,珍惜良好的亲子关系。
以后要少讲批评责怪的情绪化语言,多讲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语言;不能做任性的家长,而要做科学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