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斯汀格法则”:
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也就是说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对待身边的人,多用用“三不、三多”的原则:
“三不”——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
“三多”——多鼓励、多表扬、多赞美。
昨天晚上临睡前发生了一件既温馨又好玩的事情,让我们和孩子之间多了一份久违的温暖。
昨晚我刚刚躺到床上,小宝贝站在床边,女儿这时也进来,小家伙歪歪头看看我看看女儿,然后在地下溜溜哒哒,一会儿又去阳台的推拉门跟前闻一闻。女儿逗它说,你如果出去了,我就把你关出去。说话间,小家伙真的走出去了,出去的那一瞬间女儿起身把推拉门关住了。小家伙扭头一看竟然也不害怕,也不着急,在外面悠悠哉哉地欣赏开夜景了!它估计还在想,夜景很美丽,你们不出来,我独自享用喽!女儿一看它不着急,所幸把家里的窗帘都拉起来,现在它看不到我们,我们也看不到它。我们俩就竖起耳朵在听,想着它如果想进来,一定会拔门叫我们。可是等着等着,一直没有动静,两个人相视一看说,这家伙看来不太着急。女儿说,它应该是心中笃定,我会给它开门儿的。这时,爱人进来说,小狗狗跑到哪里去了?我说,把它锁在外面了。爱人说,那我去看看。我说,如果你现在给它打开门,你一定是它的最爱呀。爱人一边走,一边笑着拉开窗帘,打开推拉门,小家伙像箭一样的飞奔出来,激动的直扑向爱人的腿,一边扑一边跳一边示好。我和女儿看了,同时哈哈大笑,果然如此。小家伙围着爱人转来转去,爱人说,好啦好啦,出来就行啦。我说,小宝贝现在估计最喜欢的就是爸爸了。一时间,大卧室里其乐融融,好久好久没有一家四口真正这样开心的笑过了。
曾经我和爱人都把女儿当成掌中宝,特别是爸爸对女儿更是特殊的宠爱。可是,家长对于孩子们的爱,是孩子们想要的吗?我们也经常说感同身受孩子的心情状态,我们真正能吗?事实看来我们不能,如今想来,感同身受只是个词,当下的感受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家长给予孩子的爱与孩子想要的一定会有差距,因为彼此的年龄,思想,身份,学识,阅历,性格都不一样。所以彼此磨合包容至关重要,每一次冲突不快时多想想,我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孩子?当相互之间精神上是真正独立平等的个体时,也许答案就有了。
以前自己不当的教育,让我们和女儿之间有了嫌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现在比以前好了很多,可是彼此之间,还是少了点亲密互动。而昨天晚上经由小宝贝的突发事件,我们一家三口望着它在笑的时候,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那会儿是真诚的,温暖的,开心的,喜悦的,发自内心的,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呀!
愿我们彼此真正爱对方更懂对方,加油吧,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