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或者说,是有缘分这回事的。
朋友里面,老张曾说过我看东西很准,我看中的人和东西都不会太差,我也这么自认为。
比如我看中的古龙的这两本书。
我读古龙的小说其实不多,完整读过的也仅仅只是《萧十一郎》、《三少爷的剑》、《欢乐英雄》还有这部《多情剑客无情剑》。从读《萧十一郎》开始,是因为我着迷于电视剧版的《萧十一郎》,但是读完小说版,并不十分满意,心中甚至还觉得,也就是一个不错的风格独特的武侠小说而已,虽也算得上精彩,但并不像电视剧版酣畅淋漓。
真正喜欢上古龙,是从《欢乐英雄》这部短小明快的小说开始的。在读这部小说之前,我刚刚读完那本《三少爷的剑》,对于古龙在小说中四处弥漫的抑郁悲观的气氛有所不满,但《欢乐英雄》就像是此刻穿透阴霾、驱散黑暗的阳光一样,让我内心欢畅起来,明亮起来。
这部小说仿佛是从作者心里流出来的一样,自然,畅快,而且饱含着对友情的极度自信,他写得信马由缰、毫不费力,我读得酣畅淋漓、不知肉味,后来当我得知这是古龙本人颇为重视的一部小说之时,我先是吃惊,然后是激动,吃惊是因为这本书并不出名,并不在所谓的四大巅峰系列之中,激动则是因为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忽然之间我觉得我可能算是他的知音了吧。
因为这本书,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友情的可贵和高贵,可贵是因为稀少,高贵是因为它的代价不是金钱,而是心血甚至尊严。虽然我读过无数的描写友情的诗词和小说,但这一部绝对是最能让人产生切身感受的,这既是小说这种文体天生的优势,也是出于作者对友情的深刻信仰和体会。
现在看来,这部小说其实是了解古龙以及其作品的一把钥匙,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把钥匙。在谈到中国武侠文化的历史和渊源时,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开始,是太史公《史记》里的《游侠列传》。
在这篇列传的序言里,司马迁如此写道: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
布衣之人,能急人之缓急,行为虽不合于世俗的道范,但许诺的事情一定会做到,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俗,这便是太史公心中的侠,也是我心中的侠。
这种侠,绝对不是为国为民的大侠,而是平民的侠,是个人对个人的侠,是对春秋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的一种传承,“侠”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着“知己”这个元素,少了这个元素,侠就变成了一种没有温度、没有灵魂的武器。
但是这种侠,并不是不能成为为国为民的大侠,荆轲刺秦固然是为国为民,但更是为了报答燕太子的知遇之恩。在春秋战国时期,到处都是国家,国家这个概念不过是政治家的手段,在人性面前有点微不足道,所谓为国为民,倒不如说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和道义,只有当这二者合二为一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大侠。
基于此,我才敢说,古龙找到了中国武侠的真谛和钥匙,写武侠而不写知己,便不是真武侠。
扯得有点远了,继续说《多情剑客无情》这本小说,读完《欢乐英雄》再来读这本小说,感觉是很奇妙的。
《欢乐英雄》可以说是一部纯粹的友谊的赞歌,虽然很美好,但总还是太过理想化,就像是作者酒后的肺腑之言,美好、畅快、真诚、热血,但集中到一起,单纯地讲这个事,反而无法讲得深刻,讲得透彻,因为有些东西是要放在时间的长河里、放在人生的各种各样的境遇里,才能显示出它的光彩,而且要越困难,才越伟大,《多情剑客无情》就是这样一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古龙写了很多东西,什么世态炎凉、阴谋诡计、爱恨情仇、道义和欲望,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都在古龙的人生哲学下,一一铺展开来。
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令人失望的,作者保持了对这个世界一贯的悲观态度,但这部小说里的世界并不是黯淡无光的,因为作者着力刻画了一对朋友——阿飞和李寻欢。
他们的友情,时而如阳光般明亮,足以融冰化雪,时而如月光般清寒,却也能穿云荡雾,即使在经受最大的考验时,也如星光一般不绝如缕,最终映照苍穹。
友谊的火焰,点亮了这部小说,升华了这部小说。
这部小说,包含了太多东西,我无法描绘,作者独特的文笔,也无法用语言来传达,但当我看完这本小说时,我觉得他的其余的小说已经不用看了,不可能再有比这部更精彩更深刻更能代表作者的真实观念的小说了,虽然它并不完美,但已经是一个凡人之侠所能达到的巅峰了。
一个人的一生不会有第二个巅峰。
王国维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我也是。
2018年12月16日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