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这本书不属于我计划中的书单。从书名看太具有女性特质,并不能吸引我。
作者丁菱娟我没听说过,她所在的公关公司世纪奥美我没听说过。因为那天在深圳图书馆借书时,发现好几本书都借不到,在临近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看看扉页和书底的推荐,便一起抱回了家。
看书首先让自己“清零”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我这样告诫自己。借的书虽然不花钱,但是花了时间去读,占用了我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清空自己无端的“成见”( 或许不会让我有什么收获的成见)暂且先看看。
扉页上写到「如今的丁菱娟,在业内被称为“全台湾科技业公关第一把交椅”前后累积了二十多年的公关营销经验,已成为台湾公关界的意见领袖。思科、戴尔、谷歌、长荣航空等国际知名公司都指定由她负责台湾地区的公关事务。」
我想这本书值得读!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
「一年增加一项新才艺,十年之后就记会多才多艺。」
想想自己报名的线上课程,一个月的时间还没好好消化,却“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要专注好一个课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没预算也可以做公关。公关是一种小兵立大功的工作,只要有好的耳鼻、策略和创意,便能吸引媒体的注意。」
开篇一文,让我想到了前不久看的同样来自台湾,知名创业家与媒体人蒋雅琪的《没经验,是你最大的优势》,坦白说,在以前这也是会被我的“有色眼镜”忽略的书。
「客户要的是我们的态度与建议,而不是拼命地用“专业”告诉他什么“不可行”。不要被严苛“要求”吓到了,以致于压力盖过了我们的思考与创意。下一次,问问客户:你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我们一起达成目标?」
「企业危机,不管对错,愿负责任的态度,才是消费者期望看到的。」
「有观点就有价值。如何培养观点?
具备知识、经验、自信、逻辑、观察力强。若要培养自己成为有观点的人就先从这几点能力着手。譬如群书广读、多元涉猎、敏锐观察、多写文章或演讲,说出观点时要思考支持的论点来加强说服力,大概可以八九不离十。」
「先下标题再说话」
「用故事说话。有好的点子及创意,还得加上好的说故事能力,才能把创意卖出去。」
「在商场上,白纸黑字是必须要养成的习惯,小至会议纪要、会前的讨论大纲、后续的作业细项,大至估价单、合约内容,都是要白纸黑字确认,才能避免争议。这不是对对方的不信任,而是更珍惜双方的情谊与合作关系,避免未来有话说不清的尴尬。」
「合约没说的更重要。签约前把隐性的期待讲清楚,避免“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
「提升沟通效率。承担情绪面的风险,更多一层“人性”思考,只有让对方卸下心防,才可使沟通变得更畅通、更快速。」
「说“不”是让对手明白我们的底线;让对方说“不”,是探测他们的底线。“不”不是负面的解答,反而是积极的部署或进攻。」
「有些客户会情绪失控,大部分是他内部的压力大到他无法承受的地步。再怎么难伺候的客户,只要他没有预设立场,还是有机会扳回一城。怕的是我们自己先吓了自己,丧失了可以反败为胜的机会。」
「“受”比“施”更需要学习。学习示弱,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课题,它让你身边的人有机会反馈。」
「“立场坚定“表示我们专业的坚持,“语气和缓”代表我们沟通态度的成熟。作战力高,身段柔软。」
「话说半分满,事做一分满」
「“看透不点破”是一种修养。」
「不要自我感觉良好。真正能力强又成熟的人大多虚怀若谷,恭谦有礼。」
「在老板身上学习。别忘了老板可是我们的贵人,不管好的坏的,都可供我们来学习,千万别丧失了大好机会。」
「老板也需要被鼓励。别忘了,老板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永远坚强。这群“孤鸟”也需要打气。」
「把自己当别人。先把自己放下后,心中没有“自我”就容易多了。等到任务完成,还是可以回到那个原来的我。这样的抽离,有助于我们将职务角色扮演好,也不会和自我混淆。」
「事必躬亲并非好主管。忍一忍,观察而不插手,反而是管理者应该学习的重点。」
「“授权”的配套设施是“监督”。只要监督得当,授权就不会变成滥权。」
「创业,是一条看似浪漫却艰辛的旅程。成功之前,是心灵最不自由的一条不归路;然而成功之后,却又享有了财务上以及生活上的至上自由,真是奇妙。」
「我们要把心打开、不酿成大错,就得时时警惕自己不要让头脑时时运作,“判断、比较、放大”这三个功能。」
「何苦为双袜子买双鞋?因小失大,都是来自于自己的贪念。要去掉贪念,就得先学会“止血”——要看得见自己原本的荒谬,痛下决心划下休止符,避免越错越离谱。」
「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自己就是关照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需求。先满足自己、完成自己、才能充满正能量去照顾他人。这才是爱别人的表现。」
她同时著有《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从业务助理到奥美公关董事长的这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