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除了饺子就酒,读点文字是更温暖的。
一天来,除了来回四趟开车送闺女上辅导班,就是在沙发上看书了,看的是汪曾祺先生的《他乡寄意》和孙犁前辈的《白洋淀纪事》。两本都是闺女的书,她看过了,我没读过。
汪曾祺先生的文,简洁、幽默、烟火气浓;孙犁前辈是革命者,也是小说家,文字里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对劳动人民的讴歌,也具有浓郁的荷花香。
散文和小说不同,但都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到作者的情感和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底。寥寥数笔,就那么传神状物,像是过电影,画面感十足,五官都能调动起来,所以说好的作家当编剧的话,不难。
还是喜欢汪先生的文字。可能平和幽默有趣的缘故,不管多大的事儿,其实都在鸡毛蒜皮的日常之中,烟火气里有天地乾坤。当然,孙犁前辈的文字,是极具战斗精神的,讴歌了革命斗争和善良、淳朴和忍耐力,但毕竟革命的年代过去太久了,体味还达不到,虽然自己军旅二十多年,毕竟时空流转,不同了。
对话,是文学作品的精髓。通过它,能鲜明的衬托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经历和素养,乃至命运。其实,日常生活中,对话的语言也挺有意思,每个人都基本有自己的特有话语,有文字方面的,也有语调声音上的,仔细听,不用眼睛,也能一窥内心,得敏感和多情方可。
写到这里,想起一段文学故事。具体是谁,不说了,外国的文学爱好者拜访大文豪,请指导文学创作。文豪就让他回去,观察来往的行人、马车……。几次之后,文学爱好者终于悟出了观察的真谛,细节的重要,文字的推敲,想象的发挥。这,对文字工作者太重要了,也是基本功。
岁月如歌望苍穹,
四季优美霞如虹。
冬至快乐读经典,
大师虽逝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