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来了,宝宝们都长了一岁,小和也是,快要过生日了。每个认识的人都说,时间过得好快啊!小和要一岁啦!而在我心里,时间过得很慢,也很快。 过得很慢,是因为宝宝的第一年真的处处都是考验,即便知识储备再充足,都免不了手忙脚乱,黄疸、肠绞痛、落地醒、夜奶、挑食、幼儿急疹……各种怪打完,才从新新手爸妈这里升级到新手。过得很快,是因为即便付出很多辛苦,但从孩子那里获得的幸福早已偿还,回想起来,那些精疲力尽的细节已经模糊,更为深刻的是孩子每一个进步,第一次笑容、第一声“baba mama”、第一次蹒跚学步……带来的欣喜和快乐。 小和语言能力不错,模仿能力也很强,但是学爬一直学得很晚。同龄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如地爬来爬去的时候,小和还在匍匐前行。爬行的意愿也不足,任凭大家用各种玩具逗引,小和岿然不动。为此,我一边安慰自己“不会爬也能长大”,一边忧心忡忡着“不会爬是不是影响平衡力”“多爬才能走的更好”“为什么还不会爬呢”。好朋友的宝宝运动能力超强,一直是我羡慕的对象。有一天她却告诉我,她看了小和的视频,买了很多识字卡给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心思完全没用在学习上”!我们的孩子还不到一岁呀!我当时就乐了。也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每个孩子的节奏都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但是妈妈有时会不自觉地替孩子去着急。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很可怕的对比对象,而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家的孩子”的一个方面,自乱方寸,认为自己的孩子样样都不应该落后,希望孩子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们有任何形式的退步。而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 作家张文亮将教育孩子,比作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孩子是我们在这世上看过的最可爱的人, 别让孩子成为一只流泪的蜗牛。 而做父母的我们,应该是一只大号的蜗牛,陪着孩子,慢慢走。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因为孩子的一次腹泻,一天发烧,一场哭闹而忧虑不已。其实孩子的成长本身就充满艰难,需要我们的淡然陪伴。孩子长大了以后,我们关注的更多,更容易着急。其实着急是最没有用处的。孩子独一无二,自有成长的节奏。有句话叫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是人生是长跑,小神童和小超人,并不样样领先。孩子,慢一点,晚一点,又如何呢? 台湾历史学家彭明辉先生说过: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该得到的迟早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可能长久。我们唯一该关切的是自己真实的累积过程,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积累,而不是一时顺逆的际遇。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个事实,生命的过程就真是“功不唐捐”,没什么好贪求,没什么好焦虑的了。 即便小和现在也不太愿意爬,爬的也不快,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依然会为你的每一次试探着爬加油鼓劲,顶多妈妈多在地上示范几次呗! 妈妈有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你的成长。妈妈不要你“走得快”,更希望你“走得远”、“走得稳”。宝贝,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