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蝶讲述
看到一个感人的故事,真感动啊!有缺憾的人生也不阻碍她成为一个很棒的人。女孩本人很坚强,父母很伟大,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女儿,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放任自流能收获硕果。残缺的身体,却舞出最美丽的人生。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她的名字叫江梦南,现在是清华生物信息学博士生在读……
“江梦南”如诗一般的名字,如花一样的少女,谁又能想到她的成长经历却感人至深。她出生在湖南最偏僻的乡镇莽山乡,到县城有80公里路程,没有环境优势,又因为儿时的一次生病,江梦南进入了无声的世界。但她没有向命运妥协,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失去了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但她却有好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最终考上了清华博士。
江梦南的父母都是当地莽山民族中学的教师。女儿的到来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无比喜悦,父母对她的未来有着种种憧憬,生活的不幸却突然降临到这个幸福之家。江梦南刚满6个月时,突然彻夜发烧,父母带她到医院就医,因使用耳毒性药物,她患上了极重度神经性耳聋。
“无听力,135分贝未引出反引波”,一纸诊断书,让父母彻底绝望,这个时候也许更多的父母会选择放弃治疗,但江梦南的父母决定,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让她像正常小孩一样成长。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教女儿进行语言训练,把江梦南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让她一遍遍感受他们讲话时声带产生的振动,让她观察讲话时的口型,将她的手放在自己的嘴唇上,让她感受说话时,每个字产生的气息。
江梦南说:“他们一遍遍地教我。有时,一个字可能要重复一千次,一万次……”
为了女儿,他们还考取了“聋儿听觉语言康复师”培训证书,教江梦南学习唇语,还辅导她对着新闻联播练习。在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江梦南的语言能力与同龄儿童不相上下,不仅会普通话,还学会了家乡方言。
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江梦南,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到了入学年龄的江梦南,又让父母犯愁了,很多人建议他们把江梦南送去特殊学校,可身为父母于心不忍,还是想让女儿在普通学校就读。然而,学校无法接受失聪的孩子,父母决定让她再多念一年学前班……
为此,她难受了好久。父母安慰她:“听不见是既定事实,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父母的鼓励给了她信心。庆幸的是,后来终于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她。江梦南也很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她硬是把课程坚持了下来。小学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郴州市第六中学,开始了寄宿生活。
郴州六中距离江梦南的家100多公里。一开始,父母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外生活,她告诉父母:“我早晚都要离开你们的,还不如早点开始锻炼自己。”就这样,独自在外求学的江梦南开始了新的挑战。起床的闹钟铃声她听不到,那就调成震动,然后放在手上紧紧抓着不敢松开。江梦南克服了生活中的很多不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
2007年,江梦南要准备初中毕业会考,可英语听力成了大难题。会考前夕,一份请示送到了……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江梦南以优异成绩升入高中。
江梦南说:“没有父母、老师、同学和全社会的关爱,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她也明确了自己的梦想:治病救人,祛除病痛。
2011年,江梦南以61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就读药学专业。大学期间,她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还曾获得“白求恩医学”奖学金。
本科毕业后,江梦南继续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在听不见的情况下做化学实验很危险,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后来选择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她用英文发表的论文,曾被收录进国际权威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
2018年,江梦南如愿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就读生物信息学专业,研究和免疫相关的机器学习建模课题。
梦蝶飘逸:写于2022.4.28.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