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父亲的缺失。会造成孩子刚强,果断、阳光、责任感、承受力和耐受力会缺失,从而引起自信心不足,安全感不好,价值感不好。
二、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从孩子学走路就要让孩子对各种活动有兴趣,培养孩子勤奋。如洗手绢,擦地板等,咱孩子长大些,我们要让孩子多参与社会活动,家庭活动,勤奋劳动会带给他成功的感觉。
三、除学习以外,要多做一些竞技游戏,对抗游戏,包括自律运算,做作业快慢,让孩子有竞争意识。对孩子将来战胜自己,战胜困难会有积极作用。
四、培养孩子有渴望、有希望、有愿景。
五、要收起家长的溺爱。自己小时候吃苦了,就处处不让孩子吃苦,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就可以,而且会推着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为家长而学,没有内驱力,长大以后就会内空,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孩子的耐受力和承受力以及应对能力会非常低,所以孩子能做的事情要让孩子做,家长要让孩子去担当,让孩子去承受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苦、一些累、一些麻烦和一些应对的方式。
六、家长对挫折感的培养,并不是对她讲道理,而是让孩子去感受。
七、责任感的培养。明确孩子的身份,家庭的地位,孩子在家庭中生命力最强,家庭以后要靠孩子发展,家长要适当示弱。有事跟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该让孩子承担的就就让孩子承担。养成习惯后,孩子就有行动力。有责任感。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承受人担当人和责任人,以后就会有使命感。
八、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提高。
九、积累孩子的优胜意识。家长要不断的肯定孩子的优势,肯定孩子独挡一面的能力,做事有勇气,有担当。指出孩子的错误时要有艺术性,注意态度、情绪、状态和环境。孩子有个性,都是有想法的孩子,是愿意表现的孩子。
十、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家长要不断的提升孩子语言上的表达,说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孩子的价值感和行为模式会提升,格局也会提升,境界也会提高。
十一、唤醒孩子爱和被爱的能力。
例:孩子不愿早起上学,家长为求着孩子去,会造成孩子为家长读书的错觉。孩子不愿意穿衣服,孩子不愿意吃,家长威逼利诱,如果孩子被动做了,就会会让孩子觉得都是为你做的,你应该感谢我。在我们的行为下,孩子的感恩心缺失了。我们要唤醒孩子要爱的能力。
例:要经常告诉孩子。你刚才这样是孝。你刚才这样是尊重。你刚才行为是爱。我给你表达的东西,你能够对我表达感激之情,这就说明你有接受爱的能力。
所以要不断的激发孩子爱的能力(给家长倒水刷碗等),孩子没有敬畏心,没有感恩心。孩子的情感是淡漠的。你要有感受、情感互动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有爱的能力,也有接受爱的能力。家长也要表现出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的爱是让他人格完善的,是让他境界格局扩大的。所以家长要提升爱的能力和孩子在某时某刻对我们的爱和尊重。
十二、引导孩子我们为什么在宇宙中存在?因为我们的存在要探索宇宙的奥秘,宇宙是因我们而存在,我们适应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在利用中一定会有合作,在合作中,我们要发现别人的优势,提升别人对我们的贡献,对我们资源的供给,要有合作精神。在人际关系方面,在灵活性方面,在你的情绪态度方面。孩子的态度,热情和激情,以及他表现爱的能力,我们要不断的关注和培养。从来没有完善的个人,只有完善的团队。要充分利用社会所有资源手心自身的资源,在资源中得到助推,得到成长和发展。
十三、培养孩子自我欣赏,自信。孩子如果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自主的,觉得有勇气去面对困难,同时不怕失败,而且勇于尝试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十四、培养孩子的兴趣,在9岁到16岁之间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不断的培养和鼓励。
十五、自我管理,自我强化,学会自律。要培养自律,必须满足四条。①延迟满足。②有担当力。③自我平衡。④知行合一。
总结:现在首先要培养女儿的自信心和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