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870字
◐
《查令十字街84号》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一些言论和意象的影响,让我一直以为这是个以信件传递的爱情故事。
今天看完了,只有一个感慨——还好,这不是爱情,要不该多无趣。
爱情,友情,亲情,人类的三大情感支撑。
我一直觉得这个分类方式有些粗暴,粗暴得略去诸多切肤感受。不过,这三大标签法让我们更高效地分析和理解自身情感,实在不能多责怪它什么,毕竟人们有那么多幽微的情感,要用言语和名词来穷尽,确实是个累人的活。
动人的情感是相似的人跨越某种鸿沟的相聚,比如女作家海莲和店员弗兰克。
1949年到1969年,一张张缀了墨水的纸片往返在纽约和伦敦之间;起源于偶然的购书,终结于必然的死亡。
女作家海莲,是个怪脾气的lady,带着自己的“偏见”爱书,“我从不买没看过的书,这就像买一件没试过的衣服”,纽约书店不如人意,她破口大骂;好书是捧在心窝地疼,烂书是该下地狱的;书店用旧书包外皮,她也毫不客气地批评。直率狠辣,虽然一直过得穷苦,却不拧巴,透着一股无拘无束的劲。
店员弗兰克却很不一样,是个严谨周到的英国佬。海莲在第一封信中,就发了牢骚,不满意“巴诺书店中被小鬼们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而弗兰克在信中一直都没有太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帮海莲找书寄书、计算账户余额,成为了海莲口中那个“唯一懂我的人”。这是个儒雅得体的男人,常让我想起《唐顿庄园》里的老爷罗伯特。
这份情谊是两个人的知交,但也在其他人之中蔓延开来。战后的英国物资短缺,海莲为书店店员寄去了火腿、鸡蛋,还有奢侈品般的女士丝袜,这份来自远方的温暖实在是让人惊喜。
1968年12月,弗兰克去世了,还没来得找到简奥斯汀寄给海莲。
我在早高峰的地铁上看到这一节,是有些难过的,好像邻里一个和善的老人过世了。
故事该结束了。
信件都是些琐碎的日常,太琐碎,太日常,但这也就够了。
而让我开心的是,这个故事,无关爱情。
fin
题外话:
这是一个复古的故事,古书和信件——“古老”的交流方式。似乎人总有点复古的情结,可能因为老旧而积淀了更多的时间温度,比如信件和QQ空间。不过,怀旧归怀旧,科技的进步基本是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