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谷应同学见面,看她的笑容多了,很安定。于是约了一起聊天。
认识谷应很久了,记得2013年她在北京给大家泡申时茶,一吃便惊艳,出汗多,身心暖和淋漓,真是畅快!印象很深,不过随后她工作变动挺大,因此接触并不多。再次见面,多在孔雀寺内,她常住,总是张罗做各种事情,听说还学会了做岐山臊子面。不过,眉间常皱,若有所思。
2016年有一次,她问我说是不是可以帮忙写文案,拖了一段才交货,做得很不够也不满意,遂起意建议她们自己写起来,我或肖爷作为编辑提供一些指导。一直心心念念想着要后续培训,没得到机会。后面看到果然她们在写文案,还挺清楚的,就放心了。后来听说,她因家里的事回武汉了,有时就聊聊看,她还加入了读写族呢!
2017年元旦自控力lab年度会员招募,谷应同学找我说要加入,还挺意外的。论冥想,她比我资深得多,论年龄阅历我也都浅,那么我们可以为她做些什么?聊完发现,或许在与社会的接轨期,过渡阶段,可以作为支撑或辅助,提供一些助缘。这真是一件难得的尝试。
后面聊得多一些,发现她学了太多课程,冥想体验很深,只是乏于输出、整理。
了解越多,看到改变不断发生:
修改好几遍年度规划,建议看的书都去看;
开始在群内做分享禅茶/申时茶,挺受欢迎
在简书“自控力lab同学会”专题不断写文章,从写得艰难到快速流畅;
看一行禅师的《苹果禅》用起来,指导一位朋友24小时保持觉知;
找到“冥想+写作+培训课程”的方向,每天写练习的主题与文字,专注落地;
禅三连坐3小时,体验到禅师说的气息变化;打开世界,想为人做点事;
说起这些,她笑容多了,人快乐多了。这样真实的改变,很振奋人心。我很希望的,就是这样一起学以致用,让自己变得好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到过很多“虚假的改变”,包括自己有时候也会,表面改变了,内在深层还是老样子。就像肉里有根刺,只在表层皮肤来个创可贴,时间久了这块地儿难免溃烂。所以,不如向内看,真实的成长。
真实的成长,是舍得对自己下手,客观认识自己,哪怕不堪,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真实的成长,需要有可衡量的结果做证明,这些结果无论载体如何,都以行动后的结果(而不是口头表达吹牛说感觉)的方式呈现出来,创造价值增值。
例如每天至少写200字的文章,讲清楚一个点。如果恰好对别人有用,那么你不仅仅利于自己了。如果100人看过,那价值从1倍增100倍。创造价值增值,让社会总体价值增值,自己自然会收获流量或回馈。那么,目标就成为: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不断创造价值,为社会和他人带来更大价值的人
一个找到自己价值点的人
一个用与社会可交换衡量的结果,呈现对他人的价值增值的人
这样的成长,谁说不是真实的?
真实的成长,不亦乐乎?
推荐必读书:
《看见成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