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来自于是2016年的第二天,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为什么呢?
我这三十几年来第一次独自完成包饺子的全过程,从和面到饺子馅儿,从擀皮儿到包,从下锅煮饺子到吃饺子。整个的自我评价是“我能”。尽管面有点硬,皮儿有点厚,馅儿有点甜,样子也有点不好看,但吃到嘴里还是一个字“香”!心里有满足感成就感,甚至一点小得意,原来“我能”。
当然这一次成功的包饺子,离不开我的小助手格格,她全程参与,主要是从擀皮开始,格格从擀皮到拨馅儿,再到包和双手挤压的动作一气呵成,认真专注,不断尝试,我惊奇的发现,皮越来越圆,从第一像汉堡一样的饺子到躺在那里的月牙饼,再到可以风度翩翩站在案板上的大耳朵,饺子越来越有型,不光如此,她包的饺子排队也整齐。让我们数数看,嗯,包了15个,最后格格的总结语是,这是我为全家包的饺子,我有点累了!想看一会儿电视。
其实,格格已经不是第一次包饺子,在我爸妈包饺子的时候,格格也想参与的时候,爸爸总是鼓励参与,而不是拒绝。在安全卫生的情况下,允许她尝试,鼓励她尝试,参与到我们的劳动中来,无论结果怎样?格格总是有乐趣和成就感。这样的劳动也让格格感到自己是有能力做这件事的,并且通过不断的练习,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能”也就由此开始。她的笨拙和作品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全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但通常也会有认为小孩子不会包,而是来玩儿添乱,要么就是怕这样的劳动会弄脏衣服,浪费粮食,耽误我们包饺子的时间,更可怕的是甚至会训斥孩子,到一边去,别捣乱了,你干不了。因此孩子屡屡想尝试的时候,先不说结果,因为已经没有结果可言,甚至带来的是困惑,“我为什么做不了?”,“我为什么不能试试?”,由于自己无法说服大人,就会出现哭喊任性捣乱的场景了。接着也许时一顿骂,也许是一顿打,可我甚至认为这些都是小事,最可怕的是我们或许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感到生气、愤怒、失望、自己多余,没用,后退。而我们通常寄予孩子的期望是勇敢、积极、担当,想想看,这不是差之千里嘛,背道而驰嘛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如同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我的第一次全程包饺子成功了,同样格格也成功了,因为她在这一次劳动中,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能”的力量,和“我为全家”的归属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