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毕业,曾供职于国内几乎是最有思想的某媒体,且是主力记者。由一线城市远嫁藏区青海,相识47天后闪婚。爱情面前,那份执着与勇气,让人动容。但故事的戏剧性往往来自于强烈的反差。15年至今,足足6年时间,马金瑜屡遭丈夫家暴。家暴场景让人惨不忍睹:大小便失禁、骨折、昏厥、下身出血……至今仍要带着纸尿裤生活。
最终,马金瑜选择了带着三个孩子逃离。一纸文章诉苦难,一石激起千层浪,网络瞬间炸锅。我全文阅读了她的文章,惊叹唏嘘。惊讶于她追求诗和远方的勇敢,竟遭此残忍虐待下场。感叹于她所受种种暴力,实非一个女人所能承受的。通篇文字流畅、自然、生动,字字血泪,让人唏嘘之余,更加伤感。朗朗乾坤之下,本该是温暖的家庭内部,究竟藏着多少人性的阴暗和罪恶呢?细思极恐。
这是一个关于家暴的话题。是新闻,也是社会的痼疾,所谓日光之下无新事。
家暴为什么会发生呢?
家暴具有普遍性,会发生在几乎所有的群体身上。无论什么职业、种族、受教育程度的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家暴现象。所以,马金瑜事件,把责任归咎于藏区的丈夫谢德成(非藏族)受教育程度低,甚至是藏区民风愚昧落后身上,实属跑偏了。
家暴的本质是权力与控制。心理方面,家暴是因为施暴的一方有过强的控制欲、占有欲,同时内心过于自卑或过于嫉妒造成的。马金瑜丈夫屡次因为怀疑她与别的男人有关系之后暴打她,就是典型的占有欲过强,内心嫉妒造成的。而嫉妒往往又是因为自卑。
家暴往往也与童年的经历有关。儿童在成长环境中,如果经历过父母一方被施暴,或自己被暴力对待过,长大后潜意识里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认为暴力是正常的。即是所谓的代际传递,非生理遗传,是一种精神遗传。马金瑜丈夫口中的“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就是这种精神传递,或周围社会环境所影响,从而对暴力习以为常。
家暴过程中,受害者为什么不选择逃离呢?
马金瑜今天逃离了。但从15年至今,足有六年的时间,期间遭遇无数次暴力,她为什么不逃离?
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方面。受害者往往被真爱所催眠。婚姻是爱情的果实,爱情修成正果,弥足珍贵,不忍去拆散它。也可能观念上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庭,而强忍痛苦。还有可能是受害者性格软弱,没有逃离的勇气。
客观方面。首先是因为危险,危险的终极是被杀害。有数据统计,家暴造成的杀害事件,70%是发生在受害者逃离之后。能施暴,本身精神是有一定障碍的,在某些条件的刺激下,很容易做出极端举动。马金瑜丈夫屡次威胁要一起死,且搭上孩子一起死,就是极端危险的信号。其次受害者往往被孤立。经济方面的孤立,会没有逃脱的条件。社交上的孤立,会造成缺少周围人的帮助,从而难以成功。
家暴的过程中,受害者精神上还容易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即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了感情,甚至会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这是人的精神上,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在一种求生欲和自保意识作用下的本能反应。这是一种精神病症,但受害者却完全意识不到。
愿世间多一些爱与包容,少一些暴力与狭隘。也希望那些正在遭遇暴力对待的人,勇敢一些,战胜自己的软弱,敢于采取行动寻求帮助,同时拿起法律的武器自卫。